“蕭寶卷此人性格天生內向,自幼不喜與人交往。
因曾患有口吃之疾,讓他心中的自卑更加劇了幾分。
這種敏感的性格讓他以為身邊人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他。
這就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任小天的話頓時讓蕭寶卷身子一僵。
顯然是被他戳中了心思。
他幼時的確是有口吃的毛病,所以極少與他人交流。
無論是宮人還是大臣,隻要被他看到聚在一起竊竊私語,他就認為那些人是在說他。
即便後來這個毛病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給他心中造成的創傷卻是難以泯滅的。
“由於性格和口吃的原因,蕭寶卷對讀書學習根本就提不起來興趣。
畢竟彆人都能口齒清晰的讀出一篇文章,到他這就隻能磕磕絆絆。
也正因為如此,蕭寶卷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玩樂之上。
他經常和身邊的侍衛通宵捉老鼠,玩的不亦樂乎。
蕭鸞對他極儘寵溺,並沒有管理約束他的心思。
這也就造成蕭寶卷更加的肆無忌憚。
隨著時間流逝,蕭鸞也該選定儲君了。
方才我也說過,蕭鸞庶長子蕭寶義天生聾啞根本沒辦法繼承皇位。
那麼儲君之位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蕭寶卷的身上。
儲君之事茲事體大,蕭鸞也是一改之前聽之任之的做法,開始大力培養蕭寶卷。
俗話說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多年養成的習慣又怎麼會那麼容易就改掉呢?
更何況是蕭寶卷這種心理有問題的人。
不過蕭鸞可不管那些,他以為隻要用心的培養,蕭寶卷還是能成為一個合格皇帝的。
事實證明蕭鸞的想法太過於天真了。
而且正是因為他突然施行的高壓教育,導致蕭寶卷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
劉啟不解的問道:“怎麼讓皇子接受教育還能有錯了?”
任小天搖搖頭說道:“接受教育本來是沒錯的,錯的是蕭鸞的教育方式。
春秋時期儒家先賢孔子就曾提出過因材施教的理念。
也就是所謂的要按照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來製定針對性的教育。
然而蕭鸞顯然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
蕭寶卷當時才十二歲,且自幼沒有接受過係統性的文化教育。
按說像他這種情況應該是先把基礎打牢才行,而且必須用對方式方法。
可這個蕭鸞是怎麼做的?
他竟然讓蕭寶卷從淩晨時就起床模仿皇帝批閱奏折,不處理完就不能睡覺。
咱們且不說蕭寶卷之前沒有接受過像樣的教育和帝王心術的培養。
單說他讓一個尚處在發育期的少年整夜不睡覺,這本來就違背了人類的生理規律。
蕭鸞以為這樣就能把蕭寶卷培養好,實則是大錯而特錯。
蕭寶卷讀書本來就不流暢。
更彆說要看懂奏章上晦澀的文字,還要正確的做出處置措施了。
彆說蕭寶卷,換成是我,我也要擺爛的。
之前對蕭寶卷放任不管,突然上了這麼高的強度,蕭寶卷沒徹底瘋了就算好的了。
蕭鸞的這種培養方式就導致蕭寶卷整日都昏昏沉沉,完全提不起來精神。
彆說是處理奏折了,能忍住晚上不睡著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