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寶卷感激的看向楊堅。
好人啊,終於有人站出來替自己說話了。
楊勇也附議道:“朕以為父皇說的有道理。
諸位皇帝們也都很清楚,南北朝本就是一個十分混亂的時期。
尤其是南朝四國,基本都是權臣或是武將篡位之後改朝換代的。
所以皇帝們對臣子忌憚、猜忌,乃至於像蕭寶卷這樣選擇先下手為強的人也不在少數。
畢竟你不知道哪一天,哪一個臣子就效法前人給自己來個挾帝自立。”
南朝之所以政權更迭的如此頻繁,也有楊勇所說的因素在。
其實自東晉開始,鎮守各地的將領就已經形成了割據的勢力。
這些地方將領但凡與朝廷中央發生矛盾,就會形成造反叛亂的事情。
而這些將領之所以能快速崛起,還是因為南北朝多年的軍事對峙所造成的。
因為戰事頻發,而皇帝又不可能親臨戰場親自督戰,這就必然導致軍事權力的下放。
將領執掌一地,軍事和行政權力都掌握在他們手中,形成了他們與朝廷中央抗衡的資本。
如同是唐末時期的藩鎮一般。
這件事也間接說明中央對地方的約束力愈發的薄弱,也就是所謂的皇權弱化。
再加上南朝四國皇室之間內鬥的十分頻繁。
自劉裕代晉建宋之後,南朝後麵幾乎大部分皇帝都涉及到了宗室的內鬥傾軋。
其中像劉彧、蕭鸞等人誅殺諸王更是進一步削弱的皇室的力量。
也就是在他們之後,如蕭道成、蕭衍這樣的人才能如此順利的奪取政權。
最後就是自劉裕代晉自立開啟了庶族武裝奪權的先例。
越往後這種權臣篡位的事情就變的愈發的合理合法化了。
甚至連百姓對此都感覺到習以為常。
同時也正是在政權的不斷更迭中,南朝的軍事、經濟力量都遭到極大的削弱。
以至於讓楊堅的大隋輕易獲取了勝利果實。
“這麼說,朕打他倒是冤枉他嘍?”
朱厚照冷笑一聲對楊勇說道。
楊勇搖搖頭道:“朕並非要為他辯白,隻是在闡述南北朝之事而已。
縱然蕭寶卷是因為何種理由而擅殺大臣,他後麵做的都是錯的。
就像先生所說的一樣,大臣或許該殺,但百姓無論如何都是冤屈的。
究竟他該不該殺,如何殺,朕自然還是要聽先生的意見。”
朱元璋把眼一瞪:“如何不該殺?
且不說他在位期間乾的那些荒唐事。
如果不殺他,劉子業都要從陰間跳出來不服。
就說他行刺小天這一點上,就算殺他一千遍一萬遍都不多!”
要知道任小天可是眾位皇帝的寶貝疙瘩。
眾人可都還指望著從任小天那裡得來更好的東西呢。
遠的不說,就延壽丹這種神物他們巴不得越多越好。
如今蕭寶卷這個狂徒居然敢行刺於他,那可算是犯了眾怒了。
李元吉立馬幫腔道:“小天兄乃是我大唐的一字並肩王。
行刺他就相當於行刺皇兄和本王。
依本王看來,理應對他淩遲處死才對。”
趙煦、朱厚照幾人也是讚同李元吉的意見。
趙禎不忍道:“淩遲處死是不是有些過於殘忍了?”
蕭寶卷眼含熱淚。
聽了半天總算有一個為自己求情的了。
趙匡胤眉頭微皺道:“趙禎,難道你還替這個昏君可惜?”
趙禎連忙擺手道:“太祖您誤會了,朕不是要替他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