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丁普郎本就是從陳友諒那邊投誠過來的,所以他一番催人淚下的文書送到之後也沒引起陳友諒的懷疑。
最終我叔拍板決定就用火攻。
丁普郎、王勝等人毛遂自薦,要求親自率領載滿火藥的小船奔向陳友諒的陣營。
我叔勸他們不要冒這麼大的風險,然而他們這些人早知此行回不來仍舊執意要去。
到了發動火攻的時候,在炮火的掩護下丁普郎等人乘船快速向陳友諒大營駛去。
等到陳友諒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四麵八方湧來的小船將許多樓船點燃。
因為前後船隻同時著火,這時候再砍斷鐵鏈已經於事無補。
大火就這麼在陳友諒的樓船裡蔓延開來。
陳友諒之弟陳友仁、陳友貴皆在火海中喪生。
陳友諒頓時怒不可遏,指揮軍隊向丁普郎等人進攻。
丁普郎力戰而亡,哪怕是被人砍去頭顱仍舊屹立不倒。
除他之外餘昶、徐公輔儘皆戰死。
王勝被火藥引燃身受重傷,跳入湖中溺水身亡。
這支點火敢死隊以幾乎全部陣亡的前提下,將陳友諒的樓船燒了大半。
我叔趁機率軍向陳友諒陣營而去。
陳友諒的左右親信獻計於他,卻不為其所采納,因此憤而降了我叔。
這讓原本就處於下風的陳友諒更是雪上加霜。
我叔見陳友諒大勢已去,於是寫信勸告他投降,卻遭到陳友諒的果斷拒絕。
陳友諒如此又堅守了幾日,幾乎彈儘糧絕。
之前派往洪都想要搶糧食的船隻也被朱文正全部焚毀。
絕境之下陳友諒隻能選擇突圍,但我叔哪裡會放這個心腹大敵輕易的離開?
待到陳友諒率殘部突圍至湖口,我叔早已儘譴大將追擊而來,雙方惡戰於涇江口。
這仗從早晨打到傍晚,陳友諒左右衝突仍舊不得突圍。
就在這時,著急上火的陳友諒把頭伸出船頭想要鼓舞大軍士氣。
好巧不巧,一支流矢射來這種了陳友諒的頭顱。
一代梟雄就這麼憋屈的死了。
陳友諒一死,陳漢大軍徹底沒了主心骨,投降者、逃跑者不計其數。
光是俘虜我叔就抓了五萬,連陳友諒的太子陳善兒也被我叔擒住。
陳漢太尉張定邊趁亂保護著陳友諒次子陳理,帶上陳友諒的屍體逃往了武昌。
至此,持續三十六天的鄱陽湖大戰宣告落幕,以我叔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趙匡胤聽完後呼出一口濁氣:“陳友諒是個人物,可惜死的太窩囊。”
任小天笑道:“誰不說呢,好歹也是元末義軍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個。
縱然他因為千般缺點,最終導致功敗垂成。
你可以說他是弑主自立的野心家,但他對待百姓還是很好的。
許多百姓在他死後也是感其恩情,自發為其立碑建廟。
陳友諒的帝王墓在後世仍舊完好的保存在武昌城中。
放眼元末群雄,陳友諒也是反元意誌最為堅定的那一個。
在這一點上,即便是我叔怕也是比不過他。”
朱元璋聞言沒有反駁,反而是重重的點了點頭。
喜歡我的餐館通古代請大家收藏:()我的餐館通古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