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性格縱然再過桀驁不羈,但也不敢公然輕視孔子。
在座也有不少皇帝自幼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對孔子這位儒家至聖十分尊崇。
在這些人裡最狂熱的當屬清朝皇帝乾隆。
僅記錄於史料中他去孔廟祭祀孔子的次數就多達八次。
至聖先師的稱號就是從乾隆口中說出並且流傳至今的。
不過他祭祀孔子的目的也並非是那麼單純的崇拜孔子。
更多的還是想要利用儒家思想來控製百姓,讓百姓能夠順從於清廷的統治。
除了乾隆之外,還有一個皇帝對孔子也是十分的狂熱。
這個人就是北宋仁宗趙禎。
自西漢劉邦將孔子八世孫封爵伊始,到了漢元帝時孔子後裔開始正式進入朝堂。
孔子的封號也隨著朝代的更迭不斷的變化。
時而侯爵、時而公爵、時而王爵。
直到宋仁宗趙禎時,他認為孔子後裔繼續使用孔子的諡號文宣公有些不太合適了。
於是就改封孔子的第四十四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
並在孔子故鄉曲阜建府,這也就是孔府的由來。
衍聖公雖然官職品級不高,但它更多的是代表著一種文化符號。
當時衍聖公後人的名頭是一種殊榮。
可誰知孔子後人中的軟骨頭實在太多,漸漸的衍聖公變成了一種罵名。
甚至坊間一直流傳著一副對聯:鐵骨錚錚勸人忠,世修降表衍聖公。
說實話,任小天一直都對荼毒百姓多年的儒家思想不怎麼感冒,連帶著對孔子後人也沒什麼好印象。
不過這跟孔子本人卻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要知道孔子後人並非孔子,現在的儒家思想也已經遠非當初孔子的思想。
家族流傳久了總會出些臭魚爛蝦,這是無可避免的。
誠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孔子的思想有許多不足之處。
但放在當時混亂的局勢中,孔子宏大的夙願卻十分難能可貴。
趙禎有些緊張的整理了一下儀表向趙煦問道:“朕沒有失態之處吧?”
趙煦有些無語的搖了搖頭。
說起來趙煦原本對儒家思想並不反感,可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讓他心態發生了變化。
趙煦登基之後太後高滔滔掌控大權,趙煦這個皇帝隻是一個傀儡。
當時正值新舊兩黨黨爭最為激烈的時候。
然而在高太後的一手操縱之下,新黨被舊黨徹底打壓下去。
舊黨得勢之後,自然要為年幼的趙煦選擇天子親師。
最終他們選定了程朱理學的奠基人、同樣是舊黨代表的程頤擔任趙煦的老師。
眾所周知程頤是研究理學的,講究的就是一個存天理滅人欲。
趙煦當時不過十歲,正是貪玩的年紀。
程頤可不管這些,隻是一味的奉行高壓教育政策。
除了學習之外,其他什麼事情都不能乾。
甚至下了課趙煦折了一根樹枝拿在手裡就被程頤當眾責罵。
趙煦本就不是那種十分平和的性格,再加上正值逆反的年紀。
不光是程頤本人,連帶著他背後的舊黨乃至儒家都給記恨上了。
當時的舊黨領袖司馬光聽說此事之後都搖頭歎息。
說造成皇帝不肯和儒家親近的正是程頤這種人啊。
果然趙煦親政之後對程頤沒有絲毫親近和寬宥的意思,任由再度起勢的新黨對其打壓。
程頤被貶到涪州管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