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孔家曆經了無數次的王朝更迭。
在見慣了這種現象後,孔家的目的也漸漸變成了以延續家族為核心。
這種趨利避害的事情原本是無可厚非的。
因為不隻是孔家,其他傳世的大家族也都是這麼做的。
就說唐朝時的五姓七望,不就是從漢代流傳過來的世家大族嗎?
不過其他這些大族或因軍事又或政治因素在曆史中慢慢消失了。
隻有孔家一直從春秋延續到了現在。
為了讓家族延續,他們也不會管當權者是誰。
不管是漢人亦或者是異族,也不管這些當權者都做過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
隻要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家族,那他們自然就會幫這些當權者站台。
以孔家的文人界的影響力,掌握了孔家就等於掌握了天下文人這話一點也不錯。
儘管也會有少數的人不認可孔家的做法,但無法阻擋天下大勢。
任小天不是那種極端的愛國主義者,卻仍舊對孔家這種舍大家保小家的做法不能接受。
不止是他,他所處的後世中許多人也普遍和他持相同的意見。
但是任小天也並非是是非不分的人。
後世孔家做的事情,與孔子本人無關。
他也不會把這種情緒強行加在孔子的身上。
緩了好半天之後孔子臉上恢複了一些血色。
“先生,不知能否把丘那些不成器的後裔帶來?
丘倒是想好好看看,他們都是什麼樣的人。”
孔子麵色深沉似水的看向任小天說道。
聽見這句話曹操不由自主的後退幾步躲在了一個不起眼的位置。
至於他為什麼這麼做,主要還是他有些心虛啊。
畢竟在赤壁之戰前,他剛剛殺了孔融一家。
沒錯,就是那個三歲讓梨的孔融。
或許有人會奇怪了。
孔融一家不是都被曹操殺絕了嗎?怎麼孔家還能延續下來呢?
首先曹操隻是殺了孔融一家,並沒有因此牽連到其他族支。
其次孔融也並非是孔子的直係後代,從血脈上講孔融實際上是孔家的旁支家族。
孔子的嫡係後裔是漢獻帝初年去世的孔完,而他和孔融的關係並不是十分的親近。
儘管曹操殺的並不是孔子的嫡係後裔,但怎麼說也是孔子的後裔之一。
萬一孔子知道了這事,都不用他發動彆人,僅靠他自己就能徒手打死曹操。
如果站在曹操的角度來看,孔融死的冤嗎?那一點也不冤。
本來曹操看在孔融的學識和身份上還是很重用他的。
可架不住孔融有事沒事就要罵曹操啊。
起初曹操還能忍得了,可時間長了就不行了。
眾所周知曹操本就不是那種心胸十分寬廣的人。
凡事再一再二不能再三。
孔融自己罵也就完了,還拉著身邊的人一起罵。
擊鼓罵曹的禰衡就是孔融的至交好友,也是他把禰衡推薦給曹操的。
鄴城之戰後曹丕強娶袁熙之妻甄氏。
為此孔融專門寫了一封信譏諷曹操,險些把曹操罵破防了。
原本曹操還記得兗州殺邊讓的後果,對孔融是一忍再忍。
最後實在忍不了了,心想就算再來一次兗州之亂吾也得殺你以泄心頭之恨。
正好孔融提出所謂的“父母無恩論”給了曹操由頭。
曹操見狀直接給他安了個不孝的罪名,將其三族夷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