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楊堅的忍耐功夫也是一流的。
不僅能從宇文贇的質疑中全身而退,更是能夠抵抗住內心的欲望。
如果換做一般人來,或許在這之後就會起兵或者發起政變來推翻宇文贇。
然而楊堅卻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想要有十足的把握之後再篡位。”
任小天的話說到這兒,宇文邕怒目直視著楊堅。
終歸是楊堅對宇文邕心中有愧,隻能低下頭去不和他對視。
“為了向宇文贇表示自己沒有異心,於是楊堅通過內史上大夫鄭譯對宇文贇表達了想要就藩的打算。
宇文贇巴不得楊堅遠離自己,因此答應的十分爽快。
到了亳州之後,與楊堅交好的太守龐晃勸說他起兵造反。
楊堅隻是搖頭拒絕說時機還不成熟。
宇文贇做了太上皇之後每日過的十分瀟灑。
不過他倒是也沒忘了南下滅陳、一統天下的事情。
於是他和鄭譯商量由誰擔任大軍主帥。
鄭譯舉薦了楊堅,宇文贇考慮之後還是答應了。
隨即他任命楊堅為揚州總管,不日起兵南下伐陳。
然而這個時候楊堅突發足疾,連床都下不了。
因此南下的事情一拖再拖,一直都沒有成行。
不過也幸虧是他沒有帶兵南下,否則也就沒有後來的事情了。”
宇文邕臉色微沉道:“父皇與朕待鄭譯一家不薄,他為何要背叛大周?
再有,為何先生你說楊堅沒有率軍南下對他來說是一件幸事?
他手中有兵的話豈不是更容易造反成功?”
任小天歎了口氣說道:“鄭譯不光是被你和宇文泰所重用。
宇文贇登基之後更是把他視作寵臣。
按理說他似乎沒有可能倒向楊堅,可事情往往不會這麼順利的發展。
鄭譯這個人生性比較貪婪,仗著宇文贇的寵信他居然把重修洛陽的建材據為己有。
宇文贇得知了此事,即便他再頑劣不堪也忍不了這種事情。
於是下旨將鄭譯削職為民。
儘管後來在另一個寵臣禦正下大夫劉昉的勸說下鄭譯被官複原職。
然而鄭譯內心已經開始暗恨宇文贇了。
再加上他和楊堅自幼同窗,關係十分親密。
因此他倒向楊堅倒也不是什麼太讓人意外的事情了。”
宇文邕緊了緊拳頭沒有說話,隻是眼中似乎要冒出火來。
“再說我為什麼說楊堅沒有率軍南下對他來說是一件幸事的原因。
因為宇文贇常年沉湎於酒色,身體早就每況愈下了。
就在楊堅養傷的這段時間裡,他的病情突然惡化、臥床不起很快就去世了。
在彌留之際他都說了什麼,後人現在已經不得而知。
不過可以清楚的是劉昉和鄭譯二人矯詔,對外宣布楊堅擔任大丞相輔佐朝政。
楊堅自此成為了名義上的一人之下,實際上的所有人之上。”
秦始皇聽到這裡似乎是想起了李斯和趙高矯詔的事情,臉色也開始沉了下來。
甚至連帶著對楊堅的印象也發生了轉變。
“名義上的皇帝宇文衍年方七歲,根本就沒有獨立執政的能力。
楊堅擔任大丞相的期間一直都在扭轉宇文贇在位時的苛政。
他帶頭躬身節儉,讓原本已經瀕臨崩潰的民心逐漸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