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戰遭遇失敗後,清廷不得已將存於倉庫的火炮重新拉了出來。
要知道這些火炮可是當年南明時鄭成功所造。
距離道光年間已經過去了將近二百年的時間。
饒是這樣,也比清廷造出來的火炮更加厲害。
可想而知當時清廷的製造能力差到了什麼程度。”
康熙神情複雜。
雍正默默不語。
乾隆更是抱著腦袋直接蹲在了地上。
任小天繼續說道:“火炮如此,那就更彆提火槍了。
據記載當時清軍所用的火槍又名鳥銃。
你們彆笑,就是叫鳥銃。
光聽這個名字其實也能猜到它的威力有多弱了。
而且清廷對於鳥銃從來都沒有養護和更換的習俗。
一杆鳥銃用個幾十年都是尋常之事。
甚至戰場上還有拿著160多年曆史鳥銃的清兵。
這哪裡還是什麼鳥銃,分明就是文物啊。
我估計這些人開槍之後都得慶幸開槍時沒有炸膛殺了他們自己。”
“國力弱到這般地步,那清朝焉有不亡之理?”
苻堅一邊搖頭一邊說道。
世人都說晉人孱弱,但和清人相比倒顯得頗為悍勇了。
要是把晉人換成清人,那淝水之戰他還會慘敗嗎?
宇文邕沉聲道:“既然海戰不是對手,那何不誘敵深入,將他們帶到陸地上來呢?
總歸他們也就幾千人而已。
再不濟用人海戰術,耗也能把他們耗死了。
箭矢尚有用完之時,朕就不信他們的火器能一直使用。”
要不說宇文邕是北周武帝呢。
當的起一個武字,那基本的軍事能力肯定是不弱的。
任小天無奈一笑:“說著容易做著難啊。
帶英能稱霸海上,自然不是傻子。
哪裡那麼容易說被引走就引走。
人家在海上是天然的優勢,肯定不會放著優勢不用,主動登陸和清軍肉搏。
再者清廷向來是秉持陸權至上的原則,更傾向於禦敵於國門之外。
換句話說就是海上你愛怎麼樣怎麼樣,彆來我內陸瞎折騰就行。”
宇文邕怔了一下咋舌道:“都什麼時候了,還這麼食古不化。”
任小天麵色古怪的說道:“你以為把帶英海軍帶到陸地上,就能將他們一舉殲滅了嗎?”
“難道不行嗎?”
任小天緩緩搖頭:“清廷也不是沒有這麼乾過,結果也是遭遇了幾次慘敗。”
宇文邕追問道:“這是為何?
就算清廷派出去幾萬頭豚,帶英人抓也抓不完吧?”
任小天解釋道:“這事得從幾個方麵的原因說起。
首先就是帶英對清廷港口和河道沿岸的布防了解的一清二楚。
反觀清廷對帶英除了膚色之外,基本上是一無所知。
以有心算無心,此為清廷一敗也。”
這些事情不光宇文邕,其他很多皇帝也都不了解,紛紛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劉詢突然舉手說道:“朕不明白。
帶英是從何處得知的清朝情報?”
任小天輕笑道:“你彆忘了帶英在發動戰爭之前早就在清朝經商多年。
各個港口城市基本都有他們的人在。
事實上早在戰爭一年前,他們就已經通過傳教士、商人、買辦繪製了長江水道圖以及山東沿海的炮台位置。”
“賊寇亡我華夏之心不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