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就算王超能夠調動高陽關的兵力,最後戰果可能也不會太好。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縱觀大宋一朝騎兵都是十分匱乏的。
王朝集結所有兵力也不過十萬餘,兵力上堪堪與遼國持平。
但是遼國軍隊以騎兵為主。
野戰中步兵對騎兵本來就是天然的劣勢。
最後戰爭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了。”
在沒有重火力的宋朝,用步兵的肉身之軀對抗衝鋒起來的騎兵無異於螳臂當車。
朱常洛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步兵也不是完全不能打騎兵吧?
宋武帝劉裕不就曾以卻月陣大破北魏精銳騎兵嗎?
更何況嶽武穆麾下背嵬軍也是以步兵為主。”
劉裕搖頭道:“朕能以卻月陣大破北魏騎兵並非沒有前提。
朕也曾見過宋仁宗時期的軍隊,戰鬥力可謂是相當的頹廢。
如果讓朕帶他們的軍隊去和北魏作戰,那也未必能夠戰而勝之。”
趙禎聽後一臉的尷尬。
劉裕這是直接說到他臉上了。
不過北宋的軍隊素質差這是不爭的事實。
歸根到底還是缺乏嚴格的訓練。
嶽飛能夠拉起這麼一支百戰百勝的背嵬軍,也離不開他平日刻苦的操練。
“此次戰敗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主帥王超臨場指揮的應變能力不足。
最初王超率軍趕到時,遼軍已經占領了望都。
雙方在望都南方遭遇之後立刻展開了戰鬥。
第一場交鋒下來遼軍並沒有占到什麼便宜,反而是被宋軍小勝了一番。
等到王超拉開陣型與遼軍對峙之後,遼軍一時間也拿防守嚴密的宋軍沒什麼好辦法。
然而這個時候就看出雙方主帥的差距了。
遼軍主帥蕭達凜在仔細研究了戰場局勢之後發現了宋軍的薄弱點。
那就是戰略縱深拉的太長,王繼忠所部先勝了一陣,因追擊遼軍導致脫離主力部隊。
再加上輜重運輸部隊防備薄弱。
於是蕭達凜果斷派兵圍堵住了王繼忠所部。
另又派兵截斷了宋軍的糧道。
王超反應過來之後為時已晚。
他派去增援王繼忠的軍隊被遼軍擋住。
再加上輜重被劫致使軍心大亂。
王超也顧不上王繼忠了,隻能率軍撤退。
遼軍趁勢掩殺,將王超大軍趕退數十裡。
王繼忠在寡不敵眾之下隻能投降遼國。”
趙恒這會突然反應過來了:“先生你且等一下。
聽你的意思,王繼忠並沒有戰死沙場?”
任小天輕笑道:“當然沒有了。”
趙恒麵色陰沉道:“好啊!
朕當初從撤軍的將領那裡明明得知的是王繼忠已經戰死。
虧朕還為他傷心落淚,為他上了諡號。
他居然轉頭就投了遼國?!”
任小天雙手下壓道:“其實你也不能全怪他。
在當時那種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能夠以死明誌的人又有多少?
何況王繼忠雖然投了遼國,但卻不像其他叛將一樣轉頭就帶兵攻打舊國。
相反他還致力於兩國和平,並且為此出了不少力。”
趙恒聽後重重歎了口氣。
任小天微微搖頭:“望都之戰給宋朝敲響了警鐘。
從那時起宋朝應對遼國的戰略再次發生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