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朕會重用於他。”
道光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下來。
任小天猶豫再三還是繼續說道:“還有一人也可用。”
道光問道:“先生說的是誰?”
“曾國藩。”
這個名字相較於魏源和龔自珍來說更讓道光熟悉。
他清楚的記得曾國藩是道光十八年的三甲進士。
中了進士之後便被軍機大臣穆彰阿收為門生。
隨後在朝考中了進士之後,皇帝在大殿上再考一次)中獲得了第三名的成績。
可道光在親自查看他的文章之後又把他提拔到了第二名。
就在前不久,道光還把曾國藩調去了翰林院檢討的職位上。
準備讓他沉澱兩年後便外放為官。
其實任小天對該不該用以及是否重用曾國藩也很矛盾。
說起來曾國藩作為晚清四大名臣,能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可他這個人崇尚程朱理學,對於外來的新鮮事物有些抵觸。
雖然他後來也創辦過安慶軍械所,但目的也是為了造出軍艦來鞏固清朝的封建統治。
更為關鍵的一點是曾國藩這個人的殺性太重了。
不然民間也不會給他起個曾剃頭的外號。
如果是放在抵禦外敵入侵的時候也就罷了。
可曾國藩更多的是對內鎮壓起義。
基本上他所到之處都是人頭滾滾。
而且他的軍事能力並不像左宗棠那般出眾。
無論是和太平天國還是撚軍作戰時,他都是敗多勝少。
至於為什麼任小天還會舉薦曾國藩呢?
主要還是因為曾國藩也有許多可取之處。
政治和文學方麵的成就不用多說。
曾國藩雖然仗打的一般,但是非常擅長練兵。
同時他也是湘軍的創立者。
湘軍中產生了許多了不得的人物。
可見曾國藩在提拔人才方麵也有獨到的眼光。
所以任小天想著讓曾國藩揚長避短。
內戰就不要讓他參與了。
畢竟華夏百姓遭受的苦難已經夠多了。
既然他練兵這麼強,那就讓他在這方麵發光發熱吧。
其實相較於曾國藩,任小天本來更加傾向於四大名臣中的張之洞。
張之洞的思想相較於曾國藩要更加開明。
日後的洋務運動中張之洞的貢獻非常之大。
他創辦工業、改革教育、修建鐵路,都給當時的清朝又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雖然他也由於受到儒學傳統思想的影響,在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中來回搖擺。
但這並不妨礙他出眾的能力。
可奈何現在的張之洞才十二三歲,揠苗助長也不是這個揠法。
所以任小天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想法。
至於四大名臣中的最後一位李鴻章。
任小天是乾脆想都沒想過。
或許他身上也有可取之處,但他做的壞事也更多。
還是不要把他提拔上來給華夏添堵了。
任小天搖搖頭把那些思緒都甩出去:“曾國藩也和魏源他們一樣,都是等我們見過之後再說怎麼用。”
道光自然不會拒絕。
隨即任小天又說道:“至於其他的人選,我暫時也沒想好。
等我什麼時候想起來了再跟你說。”
“小天,琦善這人該怎麼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