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天繼續說道:“第三點則是侍中劉曄提出的。
他的意見和王朗截然相反。
劉曄認為蜀漢在出征前肯定做好了防備曹魏的準備。
反倒是孫權那邊對戰爭準備不足。
不如趁著劉備大軍壓境,孫權把注意力都放在西邊的時候突襲東吳。
就算是不能一戰而勝,那起碼也能將長江納入曹魏的領土。”
劉啟又點頭。
這個辦法也很不錯。
李世民輕笑道:“若以後來人的眼光來看,還是劉曄的辦法最有希望實現。”
劉啟不解道:“哦?此言何解?”
“正如劉曄所說的一般。
劉備他雖然帶大軍東征東吳,但國內仍有諸葛丞相坐鎮。
漢中太守魏延又是個極難對付的人。
有魏延在,就算曹魏調集大軍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突破防線。
甚至可能會被擋在陽平關之外。”
劉肇狐疑道:“可蜀漢大軍不都被劉備帶走了麼?
哪裡還有多少兵力可以防守?”
李世民笑著擺擺手:“哎,劉備也是戎馬半生的人,他哪裡會不給自己留一點餘地?
何況蜀地本就是易守難攻,人馬少一些也無妨。
畢竟地勢在那裡擺著,不是曹魏拿人數往上堆就可以的。”
隨即他又繼續說道:“另一點也也像劉曄所說的一樣。
若曹魏真是逼迫的過緊,那必然會促使劉備放棄戰爭轉而和孫權講和。
到那時候曹魏可能就要麵臨兩國夾擊了。
就算東吳不出兵,那劉備也能夠及時的回援。”
劉肇仍舊有些不解:“若照你這麼說的話,曹丕去打東吳不是同樣的道理嗎?
他難道就不能和劉備講和?”
李世民哈哈笑道:“這場戰爭本就是劉備率先發起的。
沒有取得戰略目標的前提下,他哪裡會主動撤軍?
甚至和曹丕共同瓜分東吳也說不定。
反正以蜀漢的力量想要徹底拿下東吳也不現實。
最有可能的是劉備奪回荊州四郡,然後曹丕跨過長江。”
劉肇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那劉曄的計策還真是可行啊。”
劉啟頷首道:“這個劉曄還真是個人才。
就是不知他和大漢劉氏有沒有關係。”
任小天笑道:“你彆說,還真有關係。
他這一脈的祖先是阜陵王劉延。
而劉延則是光武帝劉秀的親兒子。
真要說起來的話,他漢室血脈的純度比劉備好高不少呢。”
劉曄可是正兒八經的東漢皇族後裔,也是名正言順的真皇叔。
而且他這個人的政治和軍事能力都相當的不錯。
隻是曹操麾下人才濟濟,他的閃光點被掩蓋住了而已。
在三國演義中也隻有拿出霹靂車這一貢獻了。
劉徹蹙眉說道:“若曹丕真及時起兵與劉備兩麵夾擊,那必然讓孫權首尾不能相顧。
一旦長江失守,東吳的天塹也就沒了。
這樣用不了多久也會慢性死亡。”
劉肇搖搖頭說道:“如此良計曹丕為何不用?”
任小天笑道:“我不是跟你說了嗎?這就證明曹丕的戰略眼光不夠。
或者說他的野心太大,想要趁雙方兩敗俱傷的時候將兩國一起吞並。
然而往往天不遂人願。
曹丕估計做夢也想不到氣勢洶洶的劉備會敗的那麼快吧。”
李世民輕笑幾聲後說道:“朕以為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當時東吳已經向曹魏稱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