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時候努力了!
所以說要兒子有啥用!
顧衡山就想問,她女兒這說的一套一套的話,是哪裡學來的。
一個小屁孩還知道婆婆兒媳一個屋簷下會不自在。這完全是站在他媽的立場上發言啊,句句說到了老太太的心窩子裡。這口才也太好了吧。
爺爺奶奶雖然決定在市裡住下了,可是老兩口一些用慣的物事兒還是要帶過來的。
所以還是決定先回去收拾東西,等明天顧衡山再去接他們。
照顧柒的想法,缺啥東西再買也是一樣的,不用專門回去了。可轉念一想,東西不用拿可以,但是回還是要回的。
她可是聽小叔說了,奶上次還和村裡的王老太乾架了,就是因為對方酸他們日子好過。
這下要是知道爸爸不僅自己和兄弟過得好。還要把父母也接去城裡生活,那不得羨慕的口水從眼睛裡留出來啊。
“奶奶,我跟你說,我們一會兒一起回去。讓爸爸安排人在村裡擺個送彆宴,把村裡和爺爺奶奶關係好的都請上,好好和您那些好姐妹道個彆。”顧柒眼珠子一轉,想出個注意力。說了他們家壞話,她雖然明著不能把對方怎麼樣,可是戳戳對方的痛處還是可以的。
就王老太那幾個兒子,要麼平平庸庸,要麼有點兒錢也舍不得給她。更彆說提拔兄弟了。看著爸爸和大伯叔叔對爺爺奶奶搶著孝順,指不定紅眼病都得犯。
顧爺爺顧奶奶聽完,都有些意動,可是又怕給孩子們添麻煩。所以有些猶豫不決。
顧柒一看,小手一揮,“爸爸,你就說你能不能安排吧。”一副我話都說出去,你要是安排不了我多沒麵子啊。
那神氣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她給安排的呢。
顧衡山能說啥,當然是能了,不僅能還得安排好了。
“爸媽,這樣,今天時間有點兒緊,我去找人安排,我們明天上午開宴,晚上回。剛好周末,大哥他們也有時間。”
顧爺爺轉頭看了看老伴兒,“行,你安排吧!”
顧衡山看著那邊兒說的不亦樂乎的祖孫,轉身出去給大哥和小弟打電話。
“你開車過來,把菜蔬和肉啥的都拉上。”
“好,我知道了二哥,那一會兒我直接開著小貨車拉上東西我們就回。”
“嗯,我在找兩個廚子帶回去。”
“好,那我通知完大哥就往過走。”
然後顧衡山又打了電話給常去的那家肉鋪和菜店的老板打了電話,對方都同意馬上給他送過來。並且在知道他們是要回村裡辦宴,問需不需要廚子,自己弟弟和和兒子都是廚子,最近正閒在家裡。
這可真是意外驚喜!
果然任何人相處還是要有三分煙火情的,這不就用上了?
等回到了村裡,顧爺爺顧奶奶休息了一會兒就出門去通知自己的那些老朋友,過來吃飯,以及自己要去城裡的事。
兩人出門時,榮光煥發,興奮非常。要不是時刻提醒自己,他們主要是去告彆的,顧奶奶覺得自己的嘴能咧到耳後根。
“啥?正德,你們要搬去城裡了?”說話的是顧爺爺同輩分的哥哥。
他磨砂著手裡一杆很有點年代感的煙杆兒,氣息有一瞬間的低迷,沉默了些許時間,“也好,去城裡也好。孩子都大了,也有出息,你去給他們盯好大後方,讓他們好好乾,給我們顧家光宗耀祖。”說道後來以完全恢複過來。
說起來自己這一支還是嫡係,往前一兩百年,出了好幾個秀才進士,可是時移世易,變天了,適應不了的人隻能被這個世界淘汰。
自己這一支站錯了隊,在那個特殊年代慢慢沉寂,以至於泯然眾人矣。
而顧正德他們這本是庶出的一支卻漸漸地起來了。當年同樣的環境下,顧正德選擇急流勇退,自己大哥卻做了相反的選擇。
如今自己的兒子還在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在村裡攢錢蓋房子。顧正德的兒子已經在城裡買了房子買了車,要接父母去城裡享福了。
算了,事已至此,同為顧氏一族,現在結個善緣,往後隻要他們家有出色的兒郎,不信顧正德不拉一把。
一念至此,顧正行的心情越發平靜。欣慰的說,“正德,你放心的帶著孩子去吧。我能感受到,這是一個即將騰飛的華國,讓孩子們乘風破浪,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時代去吧!”
“穆蘭,你兒子真要接你們去城裡享福啦!”經常飯後一起閒磕牙的老太太羨慕嫉妒的說道。
“哎,享啥福啊,我這是去給他做牛做馬的。說是柒柒老想吃我做的飯,他工作越來越忙,實在是顧不上帶孩子回來,就讓我去給孫女做飯。我能怎麼辦?自己的親孫女,想吃一口我做的飯,我舍得說不嗎?”姑奶奶特彆矜持的對著平日裡關係還算好的姐妹淡然一笑說。
完了一扭頭看見王老太過來後又說“要我說啊,他就是懶的。雖說家裡是上下三層的屋子,可都是定期請人來收拾的,又不用他動手。他也就是給我孫女做個飯而已,連這都要指著老娘。你說生兒子有啥用啊?竟是討債鬼!”這整段話說的特彆凡爾賽。
“就三層的房子,看把你能的,人家現在都是住那好幾層樓房的。”王老太太雖然明知道她是在故意衝自己炫耀,但還是沒忍住刺了她一句。
誰知顧奶奶不僅沒生氣,還語重心長的說“要不人家說,那什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呢。王老太,不是我說你,雖然年輕的時候我們沒有機會去多讀書,但是現在多出去走走也是好的。省的說話平白惹人笑話你沒見識。”
一旁聽著一直沒吱聲兒的杜老太說“王家的你不知道就閉嘴,人家那三層小樓是單蓋的,是彆墅,一整棟都屬於衡山。你說的那個好幾層的,高是高,可是住那裡頭的人就隻有不大的一層,一家好幾口擠在裡麵,還不如我們農村這大院子磚瓦房住著舒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