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
自我介紹,六零後,寫的這個所謂的回憶錄或者編年史,就是60後一個或多個人的生活縮影。
文中每個人都沒有金手指,當然也沒有重生,更沒有穿越,雖然我或我們那一代人很想很想重生,或者穿越。
個人認為自己還算嚴謹,隻是文筆青澀,因此寫的可能沒有太多的爽,反而是更多的糾結和難過還有忍耐,因為這就是生活。
此書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小人物的小小的視野中的人生過程,簡陋的記錄小小的村莊、小小的視野、短短的人生幾十年
唯一的願望餘生各自安好!
以下為正文。
我家所在的村子,是華北平原上眾多的村子中的一個,號稱坐落在“巍巍山腳下,濤濤灤河岸邊”。
其實,村子距離燕山不近,我小的時候根本不知道燕山在哪裡,現在也說不太好到底哪座是燕山;另外村子距離灤河也不近,好像幾十裡地遠,而且近年來都沒了水,至少我們縣那是沒水的。
既不靠山,不能吃山;也不靠河,更不能吃河。
吃的水,都是地下水,幾十米深的水井,我有記憶的時候就是那種石頭壘起的井,井上有轆轤,需要把水桶用繩子綁好,然後用轆轤放下去,水桶滿了再搖轆轤一點點的拉上來的那種。
冬天的時候,井台上有灑落的水,形成厚厚的冰,光溜溜的,特彆危險,容易跌倒。
村子分成四個角,每個角大約有兩到四口井。
我一直很想很想寫寫我的村子,村子裡的人,還有我的家,我的家人,同學,親戚,朋友,雖然沒有什麼朋友,姑且稱之即可,當然還有鄰居,有的鄰居特彆有趣,但是旁觀者覺得很悲哀。
寫,肯定是從我家開始的。
但是,真不知道該怎麼描寫一下我的家庭,也跟村裡眾多的家庭一樣,兒女眾多,貧窮的日子日複一日;卻又有很多不同,很特殊,特殊到我不知道如何從頭訴說。
先從我的爺爺開始說起吧。
我的爺爺生辰已經不可考,離開這個世界的時間更不可考,因為不知道,也無從知道。
關於爺爺,這個話題從我有記憶開始,後麵幾十年在我家都是禁忌,所有的叔伯舅姑和兄弟姐妹都不能談,我們從來沒見過一張照片,也沒聽過父親叔叔姑姑們談論過,也許有人談過,隻是我們不知道,我想他們也不敢讓我們知道。
我的爺爺結婚兩次,第一次我的親奶奶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我的父親,生於1939年;第二個是我二叔,生於1942年,兩個人相差三歲。
我的奶奶從小沒了母親,繼母到的時候,帶了個女孩,然後又生了兩個男孩,於是和我的奶奶同父異母的兩個弟弟,我們叫舅爺爺,他們家距離我們村子大約四十裡地。
我們家最早那個家,不能簡單稱之為家,因為那是個長長的院子,有七八進的樣子,住著十多戶,有的是一家占一進,有的兩家占一進。
我爺爺家(姑且這樣描述吧)在第二進,三間正房,東廂房兩間,西廂房一間,中間是甬路,連接著全體住戶的過道屋。
據說解放以前,我家算小有薄產,這個院子大部分也是我家的;後來解放了,地收了一部分,這個院子的房子也分了,但是爺爺、太太、父親、二叔還剩下一進。
長院子南門口是主街,門口有兩棵柳樹,據說很多年了,比我爺爺的年齡還大,好像是太太爺栽的,他開過私塾,號稱是鄒先生,在附近的三裡五村,很有名望。
門口有三層台階,是棉石鑿出來的,門是那種對開的兩扇門,和門框一樣都是栗木的,厚重結實,不易糟。
進門的甬路也是棉石鑿的,長長的從前門開始到最後的後門,用的時間久了,棉石磨的光溜溜的,下雨下雪會滑。
我們家那正房有三間,兩側是臥室,中間是過道屋,聯通著前後院。
房子上部分是青磚的,下麵是石頭,地基是棉石,稍高一點是紅色的石頭,二進的過道屋前後門和門框以及窗戶框都是結實的栗木,臥室門則是輕巧的對扇門,鎖還是那種老式的插鎖。
窗戶下麵是分了一塊一塊的玻璃窗,上麵是分隔成一個個小正方形的那種木格窗,簡潔樸實。
最初,太太住東屋,靠南牆是一溜土炕,有個高高的窗台,東牆邊垛著被垛和枕頭,上麵蓋一層包袱皮,接土用的;挨著東牆,有兩把老式的圈椅,烏溜溜的顏色,聽說是棗木的,椅子中間是個小高桌,上麵放茶盤、茶壺和杯子,再往北牆,是一溜板櫃,兩個挨著,棗紅色的,有點暗沉,很有年代感,板櫃上擺的四扇屏的鏡子,上麵有花,四扇屏兩側,是膽瓶,放著鮮豔的雞毛撣子,靠近西牆的地方,是個矮櫥,放些吃食什麼的,門簾是藏藍的織布簾子,帶了燕子銜泥的圖案。
過道屋,從南進門,兩側是鍋台,連接著東西兩個房間的火炕,東屋灶台門從北開,西屋灶台門衝東開,過了臥室門口,牆角放著兩個大缸,盛水的,還有個木質的碗櫥,放一些鍋碗瓢盆。
西屋比較簡單,靠南仍舊是炕,西牆邊是被垛,蒙被子的包袱皮是藏藍的單色織布,這個屋子沒有圈椅和高桌,但是有個簡單的飯桌,和四個凳子,也靠牆放著,北麵牆隻有個板櫃和矮櫥,略新,估計是後來才做的。
我爺爺年輕的時候常年不在家,和一群人在外麵,具體做什麼,我奶奶和父親都不清楚。
這個房間是奶奶和父親住的,爺爺回來的時候,也住在這裡。
最初,家裡隻有我太太、奶奶、父親一起生活,後來二叔出生,爺爺依然在外到處跑。
在父親6歲、二叔3歲的時候,奶奶去世了,那是1945年。
沒有了父親在身邊、母親去世的父親和二叔,跟著他們的奶奶我的太太一起生活,太太不會走,隻能靠雙拐架著才可以走路。
太太一個人照顧不了兩個小孩子,於是請了人幫忙給做飯,父親幫忙照顧二叔,娘三個相依為命。
其實,太太還有個兒子,是我二爺爺,可是出生不久就過繼給大太爺家,於是兒子變成了侄子,二爺爺變成了我堂爺爺。
我太爺兄弟三個,過繼二爺爺的大太爺,我爺爺行二,還有個三太爺。
隻是大都各掃門前雪,過自己的日子罷了,其實誰都不好過,都不容易。
喜歡沉年舊事之生於60年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沉年舊事之生於60年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