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所有的人都要活著,哪怕已經深陷絕望,日子沒有更好,也沒有更壞,就如同時鐘,滴答著,無論時針分針,無論有沒有秒針,都是一秒一分的向前。
這些年,有人風光,有人落魄,有人前一分鐘風光,下一分鐘落魄,有人生,有人生不如死,但是都還活著。
現在想想,我們活著,忘記了好多,忽略了好多,隻顧得往前衝,疲於奔命;為財富、為所謂的成功、為所謂的幸福!為個人欲望!
等我們回頭,恍然發現,原本我們可以做的更好,但是此好並非彼好!
革命依然如故,被批鬥的人已經麻木,隻要太陽升起,那就是又熬過一天。
1975年,外婆67歲,外公68歲。
外公的身體越來越弱,時不時的發熱、身體各處都痛,無緣無故的,外公如今說話不多,大多時間沉默,抽煙,然後是咳嗽,他已經不能外出撿拾柴火,一年四季,基本每天都蜷在炕頭,靠近牆角,放著大大小小的幾個瓶子,吃飯的時候,把各種顏色的藥片放滿手,先吃了,然後再喝粥,他已經不太能吃乾一些的米飯或者餅這類的,隻能喝粥、吃麵條或疙瘩湯。
那些藥裡有甘草片、茶堿、四環素或土黴素、去痛片,吃的多了,很多藥不管用,外婆就跟他說換成氨茶堿和安乃近,她自己就吃的這些。
外婆也腿痛,腰痛,還喘,不過她不咳嗽,抽煙也不咳嗽;她長期吃的氨茶堿、安乃近、土黴素。
外婆是第一次自殺後開始抽煙的,自己花自己的錢,買了一根長長的煙袋,然後用一塊黑色的絨布,繡了一個煙口袋。
村裡赤腳醫生有個姓耿的,外婆他們不用人家,寧可找一個劉姓的小姑娘,雖然這個姑娘才開始學。
外公不能出去了,所有的事情都落到外婆身上,以前擔水是倆人一起抬的,井台上有人的話,會幫外婆和外公先把桶裝滿,然後倆人抬回家。
如今外公不能出去,吃水成了問題。
外婆一個人拎著水桶,遇到旁人打水,就跟人要半桶,然後自己拎回去,兩個人慢慢的吃。偶爾也有人會幫忙挑一擔水倒水缸裡,驕傲了多半輩子的外婆,對著人家彎著腰感謝。
外婆他們院子的東麵那個長院子,住的是堂姥爺一家,血緣關係不近,隻是住的相鄰而已。
那個院子裡住了三家,大堂姥爺在最北麵,最小的堂姥爺住最南麵,家裡有兩個閨女一個兒子,兒子跟我母親一樣大;中間和我外婆他們對應的是三堂姥爺,三個兒子一個閨女;最南麵是五堂姥爺,他年齡和我父親一樣大,跟他的父母住一起,到75年的時候已經生了一個閨女兩個兒子,閨女和我姐姐姐一樣大,大兒子也是68的,老兒子是70年生的。
當三堂姥爺家的二舅舅看到我外婆自己拎半桶水後,就開始隔幾天幫忙挑一擔水,他是首鋼的工人,隻要回來了,回家看三堂姥爺和三堂姥姥一眼,然後就到我外婆那裡,檢查有沒有水,冬天的時候,還會幫忙劈劈柴,買煤了,也會幫忙放到堂屋裡存起來。
因為有二舅舅,後來外婆再也沒自己拎過水。
人性這個事吧,沒法說。
跟我外公血緣關係近的一個院子住的大堂姥爺和二堂姥爺,從來沒想過幫忙,哪怕幫忙拿一個草葉,其實大堂姥爺的兩個孩子,從小沒娘,我外婆沒少搭幫,但是從來沒見過他們幫過我外婆一回。
當然更不要提和我外婆頻繁吵架的二堂姥姥一家四口。
當我現在敲打這些文字,回憶著50年前的那些我知曉或不知曉聽外婆念叨過的日子,眼淚止不住的流淌,為外婆外公的孤苦無依,為二舅舅的仁義禮智信,他稱得上這個稱呼,從75年到後來的很多年裡,二舅舅從來沒忘記過幫我的外婆和外公,後來加上我的母親,他一直以子侄和弟弟自居。
那是個好人!雖然有好多人說二舅舅傻,話都說的不太整齊,但這並不影響他做個好人,也不影響他幫助過的人認定他是個好人!被幫助的人不僅僅是我的外婆和外公,還有彆的叔伯輩分的人。
1975年,父親36歲,母親34歲,已經生育兩個女兒,第三胎孕育中。
1975年,姐姐12歲,我,7歲,已經步入學生生涯。
1975年,二叔33歲,剛剛完成人生的第三次婚姻。
1975年,姑姑21歲,已經生育兩個女兒。
1975年,三叔19歲,開始相看人家。
1975年,四叔17歲,還年輕。
自從繼奶奶和那個男人一起生活後,我們幾家基本沒有往來,不過當時爺爺在的時候,也隻是爺爺有事會過來我家;再就是三叔有幾次找我的父親和二叔,因為有事。
雖然沒有往來,過節送禮和過年請客是少不了她的,她對外號稱“我父親和二叔的娘!”(之前年齡小,後來覺得這個人呢真無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我二叔請吃飯的時候很少,一則是我之前的二嬸嬸根本和任何人都不來往的,包括自己的娘家,有事辦事,無事話都不要說!
二則二叔則是“我沒錢。”“我沒吃過你的一滴奶”。(的確如此的)但是父親做不到如此的“理直氣壯”。
三叔在隊裡遇到父親和二叔,還是稱呼“大哥、二哥”的,四叔連哼都不帶哼的,四叔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他,包括我的爺爺他的父親和他的母親。
四叔對她母親後麵那個男人,更不假辭色,多次說起“我爸回來了,就把他轟出去。”或許他不記得彆人對他的庇護,也不記得他的母親為他被欺辱留下的淚水。
二叔在隊裡的人緣,一如既往的不好,除了不像以前那樣懟天懟地帶懟人,說話依然很衝,雖然他覺得他有理。
生產隊長向革委會提出申請,要把二叔一家五口調到彆的生產隊,說我們一大家子人太多了,難道多了四口就算多了嗎?
不過,申請通過了,二叔一家五口從我們生產隊調到了其他隊。
村裡大多的人是按照居住位置劃分生產隊,而土地則是高級社的時候按照當時的人口數量劃分給生產隊進行管理的,無形中多了四口人,那個隊的人也不那麼滿意,但是沒有辦法對抗革委會,於是被冷待的就又變成了二叔一家。
不過還好,二叔比較扛“造”,嬸嬸還沒怎麼出過工呢,原因是她不太會農活。
而三個少爺,還小,還涉及不到。等長大了涉及到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那個將來會如何。
喜歡沉年舊事之生於60年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沉年舊事之生於60年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