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社,在我們村的正東,叫西劉莊,距離我們村大約十裡地,我個人覺得比十裡地更多一些;因為我們距離田家莊和坨裡都是五裡地,但是走路的話,去西劉莊比去田家莊和坨裡遠太多了。
田家莊走路半個小時差不多,坨裡比田家莊近,到了兩個縣的交界處(界碑所在地)就走了一半路程了;而去西劉莊,一個小時是不夠的。
田家莊的所在的公社,在安家營,是我們村的正西,田家莊的西北方向,他們兩個村子比較近,幾乎從這個村頭能看到另一個村的村尾。
我當初以為我們村和田家莊的初中會在一個學校上學呢,現在看來不可能了。
暑假,我在家幫母親喂豬,也會跟著父親和姐姐去地裡翻紅薯秧子、捋高粱葉子和玉米葉子,還會去花生地裡拔草,下雨的時候,會跟著他們去撒化肥,每次看到地裡莊稼的長勢好於其他人家,我們都好高興,意味著有個好年景!
今年夏天,生產隊的所有物資都按規定分了,包括騾子、馬、驢,連豬都要殺了。
姨奶奶那個丈夫,因為會伺候牲畜,和他們幾個堂兄弟分到馬,(其實真實的原因是不分給他們,他們那一群堂兄弟就不同意,有人帶頭鬨)有人分到了犁,有人分到了車,還有人分到了木料,有人家分到了石頭,總之是隊裡的東西,都作價分了。
人都是有私心的,跟隊長家相好對勁的,沾點親戚關係的,還有隊長惹不起的,分到的東西都不錯,一般人家,比如我家,雖然父親是所謂的會計,但是並沒有一毛的“優勢”隻分到了部分石頭。
哎呀,也不錯,壘南麵的院牆夠了。
你看,我也會安慰自己了。不過我想,如果外婆在,她會分到什麼?如果外婆在,會不會難過?
最初被沒收的土地和其他農業物資,弄個中農成分,被歧視;後來入社,把最後的土地和物資也上交了,到如今,又開始分了,可是能分到幾何?
當然了,這些話是不能說的,我們家不敢說!
不過有敢說的,比如鄒冠海他們家,她家最早據說是地主的,當然了也是在家裡悄悄的說的。
我家裡分到了石頭,把南院牆壘全了,還弄了個玉米秸子的門,用兩根樹枝子做了門框,但總歸是有了門,不是遮擋小偷,而是為了到處跑的狗、雞。
暑假過後,我們開學了,早上六點多我就起來了,第一天沒帶飯,背著空的書包,沿著我們後麵那條街,一直往東走,有條小路,是通西劉莊的。
這個學校比較奇葩,在西劉莊的東頭,相當於我們要穿過整個西劉莊,才到中學。
我知道大體的位置,跟父親去過公社一次,姐姐告訴我,沿著路一直走,路上會看到很多學生的,跟著走就到了。
因為從我們村裡到西劉莊,就兩條路,一個是最南頭的,到西劉莊也是他們的最南麵,不路過莊裡,拐個彎才到學校;另一條就是北麵這個,我要走的這條,不拐彎,可以說幾乎直通通的到學校門口。
我開始走的時候,有點緊張害怕,沒看到有人背書包,不過到了東北角的時候,看到了田紅豔,還有他們附近的一個男生。
於是我們三個一起走,從我們村子裡出去,就是那種土路,因為車走的多了,有很深的車道渠,我們走在車道渠的兩邊。
路邊的地裡,大多種的花生和紅薯還有黃豆;我對這條路不算不熟悉,因為我家有塊地,就在這個方向,隻不過後來略往東北方向拐了,聽說那邊就是跟西劉莊接壤的。
走了好久,太陽都出來很高了,我們都有點緊張,好怕遲到了,因為太陽很亮,都出汗了我們。
不過後來就不緊張了,因為進了西劉莊,路上看到好些背著書包往東走的人,有大一點的,也有小一點的,到了初中學校門口才知道,他們村小學,就挨著初中,不過隔了一條路。
我們初中,在主街這條路的南麵,第一個門口就是初中的校門,兩堵牆之間有倆大鐵門,是敞開的,門衝西開,南麵是傳達室,有個老爺子在,東麵牆上寫著“西劉莊公社中學”幾個大字,牆是白的,字是紅的,就跟彆的牆的標語一樣。
中學的對麵,是供銷社,大紅的字,寫著“西劉莊公社供銷社”,牆和窗戶都是綠色的,到了門口,都能聞到甜甜的也有點油膩膩的味道,還摻雜了一點哈喇味,當然了也有那種亂七八糟的鐵啊、布料的味道。
供銷社在主街的西側,也是第一個門口,人很多,有學生,也有大人,嗚哩哇啦的到處是聲音。
緊挨著供銷社,就是公社所在地,字是豎的,白牆紅字,“西劉莊公社”,有門口,也是鐵門,裡麵有幾排房子,父親帶我去辦事的時候,就是進的第一排的一個屋子。
公社再往東,是衛生院,沒進去過,門口有那種消毒水的味。
好多學生從東南西北彙集過來,有人笑哈哈的,也有人小心翼翼的,我看到了比我們大很多的人,估計是高中那邊的學生。
我們幾個跟著大波的人往裡走,當時以為我們村裡小學就很大了,現在一看,中學更大,人更多,怪不得現在好多代課老師啊。
我被分到了初一一班,田紅豔分到初一三班,進了門口有個一麵牆,寫著初中一年級分班,初一有六個班;另外一個地方是高中一年級分班,圍著一群比我們大很多的人。
我小心的看著走著,就怕找不到教室。
不過還好,剛進學校第一排,校園的西北方向,就是初中一年級的教室,一班剛好在第一排第一個教室。
我隨便在第二位中間的地方找了空座,旁邊是個女生,白白的臉,眉毛很淡,頭發有點乾枯發黃,我沒忍住摸了摸自己的頭發。
我在村裡半大小子們眼裡,就是類似這樣的人,臉色黃白,眼窩深陷,眉骨很高,掃帚眉,頭發乾枯,典型的《列寧在1918》電影裡那個蘇聯小姑娘,甚至有人給我起外號“瓦西裡”或“蘇聯小丫頭”因為這個沒少跟他們吵架,但是他們該叫還是叫的。
如今看到一個跟我類似的女生,免不得坐一起了。
喜歡沉年舊事之生於60年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沉年舊事之生於60年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