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天的早自習,語文老師是抱著一堆本子進來的,當他看到好幾個空位的時候,他的眉頭皺著,“學習委!”
文敬山站起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覺得他站的時候,有一絲不以為然在裡麵。
“那些空位是怎麼回事兒?五六個人不上早自習嗎?”鄭老師的話有些生硬。
我有點納悶,從開學第二天還是第三天開始,體育生是不上早自習的,他們集中鍛煉,每天老師都走一圈,今天才看到嗎?
我看一眼老師,然後低下頭看書。、
“報告老師,那幾個人是體育隊的,早上在鍛煉。”文敬山的話,不知道老師是否滿意。
“哦,坐下吧。咱們今天說說前幾天的作文。”說著老師讓大家抬頭看他,他拿出其中的一個作文本,開始念。
是記敘文,故事很普通,也是暑假在家裡幫大人去地裡乾活,但是描寫很細致,尤其農作物啊、天空啊、土壤啊,甚至一條蚯蚓或一隻螞蚱都寫的很生動;第二件事是寫的幫大人喂驢,寫怎麼害怕緊張,寫驢如何不聽話,甚至抬腿踢人,同樣的細節描寫很到位。
老師大肆表揚一通,我聽了覺得這個人是我學習的榜樣,以後要多觀察。
第二篇是個反麵教材,寫的是跟著大人去趕集,幾句話就把趕集的經過寫完了,而且通篇錯彆字、錯誤的標點符號不少。
有人偷笑,大多的人在思考,我想著我的作文,算什麼程度呢?彆等老師一會把我當做反麵教材給展示出來。
散文,老師點評了兩篇,其中一篇文字很優美,辭藻很華麗,老師說有點假,但是整體還是不錯的,以後略微注意一下措辭就很好了。
後麵一篇,是關於柳樹的,念了幾個片段,我就知道是我的了,老師表揚了用詞比較準確,感情也真摯,描寫也真實。我想我還是比較愛慕虛榮的,被老師表揚了,心裡其實是很得意的。
散文的反麵教材,老師隻說了有人的散文是真很散很散,找不到連起來的線在哪裡,他甚至還用手劃拉著做找線的動作,逗得老師哈哈大笑。
最後說明文表揚的是文敬山的,寫的比較細致,說明的比較透徹,後麵還表揚了一個寫葡萄的和寫花生的,不知道那個葡萄是不是我的。
一場作文點評,有人歡喜有人愁,老師整體來說滿意大於不高興,有點笑模樣的鄭老師,多多少少有些可愛在裡麵的。
不過,這些小插曲很快就泯滅在日漸忙碌的我們的生活裡。
隨著秋風漸起,秋意漸濃,我們迎來了第一個回家周,30日中午吃過午飯後離校,10月1日休息一天,2日下午返回學校,晚上晚自習照常。
當28日通知下來的時候,我們班裡很多人開始鬨騰起來,相互找同一個村的、同一個鎮的、同一個方向的,平時走動的不多的班與班之間的學生來往多了起來。
我沒想好怎麼回家,是跟著同學走回去,還是去找小叔叔借自行車騎回家?不過我還沒騎過這麼遠,主要是不熟悉路。
田鳳榮找到我,“班長,咱們一起走唄?我再找幾個咱們附近的人。”我想也行,於是點點頭。
我從腦袋裡思索著我初中的同學裡,有哪些人考進了二中,好像我們上一屆有倆人在二中讀書,不過不知道是哪個村的,隻好作罷,跟著田鳳榮一起走吧,看看他們是不是有幾個可以一起走的。
29日,田鳳榮跟我說,田家莊有兩個男生、安家營一個女生跟我們一起走,我說沒問題,然後我們約好了,吃過午飯就走,她負責聯係她認識的幾個人。
知道了回家的時間,我們貌似都感覺到了度日如年的滋味,估計老師們也能理解和感受到我們這群人的緊張、忐忑、期盼,講課的時候都會大聲一點、偶爾還重複一下。
上課提問的時候,遇到回答不上的同學,還開個玩笑,“是不是心都已經飛到家了?”然後哄堂大笑後的我們趕緊打起精神來。
經過一個月的學習,老師對同學和同學之間,多了了解,哪些人紮實、哪些人聰明機靈、哪些人略差一些,不說了如指掌,應該也是洞若觀火了。
30日上午的四節課,大家都覺得仿佛時間停止了一般,到了下課,各班之間走動的同學多了起來,大都是問著“咱們幾點走?”
“你坐車還是走路?”
韓淑雲她們比較狠,“幾點的火車?你的學生證沒找到?”
“咱們怎麼去火車站?能不能趕上?”
“坐不坐毛驢車?”
同學們看他們說話就像天方夜譚一樣,這都是什麼節奏?
毛驢車?火車站?火車?雖然聽過她說她們那裡通火車的,坐汽車反而不方便,不過還是被他們驚到了,關鍵是他們一群人得有十多個,我們班就有三四個,之前沒看到他們之間說過話,雖然男生之間熟悉的很快,沒想到他們居然是一個地區的(當時我們所屬地級市下麵有幾個大的地區,比如安家河就是一個地區,大柳樹那邊也是一個地區)。
韓淑雲跟班裡的三個男生一起坐火車,說車票到車站再買,不過從二中到火車站,是必須坐驢車了,不然趕不上火車就啥都晚了。
馬家口那幾個女生,也跟班內的兩個男生約了坐車,那邊有驢車往返縣城。
馮素雲和張豔琴,倆人約好了是走回去的,反正十來裡地,還都是馬路,也不怕什麼。
所有的熱鬨一直持續著,除非上課的時間比較安靜。
中午吃過飯,我和田鳳榮在北校門口外麵的西側等著她的夥伴,田鳳榮看到過來兩男一女三個人,衝他們擺擺手,我們集合到一起,開始往北奔主街走。
這條胡同,算二中的主要通路的,東側是二中,西側是住宅,都是地震後建的低矮的平房,所有的牆是石頭在下,上麵是青磚和焦子頂的碎塊壘起來的,房頂是平的,也打了焦子頂,房頂上有堆放的家夥式兒和劈柴。
在我們前後左右,很多學生背著小包,或拎著化肥口袋,一路往西,衝著主街去的。
喜歡沉年舊事之生於60年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沉年舊事之生於60年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