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權臣是病美人[穿越]!
劍光掠起一道犀利的風,一名金吾衛脖頸上浮現一絲薄淺的紅線,他健壯的身軀劇烈顫了顫,頃刻間熱血噴湧而出。
武帝第一次離戰場那麼近,渾身冰冷的血液都燃燒起來。
漫天煙花綻放,映著刀光火影,喋血之夜。
蕭暥橫劍立馬,一身玄甲反射著森冷的幽光,身後猩紅的披風像燃燒的烈焰,更襯得容色蒼俊淒清。
他眯起眼睛,挽弓搭箭,焰光照著眼梢一顆妖異的血點,晃得人眼迷心亂。
冰冷的箭簇對準了武帝。
“亂臣賊子!”
大臣低啞的嘶喊,伴隨著一箭破風。
武帝感到喉嚨一熱。滾燙的血不停湧出,遏斷他的呼吸。
武帝猛地驚醒,一身的冷汗,再也睡不著了。
窗外天色如墨,他隨意披了一件袍服,提著一盞宮燈出了寢殿。
皇宮後圍有山,山不高,但是山勢綿延,逶迤起伏,藏峰納穀,氣象萬千。
山上有明華宗的觀,早年就被查封了。但明華宗善察風水,那塊地確實是塊寶地,武帝繼位後,就將其改為修行秘術的行宮。
上元燈會之後,他心緒波動起伏,抑鬱不寧,玄火真氣動蕩鼓噪,使得每晚噩夢糾纏。
夢中全都是那人的影子。
那一夜,妄念已成心魔。
他沿著上山的小徑走著,袍服不時擦到枯枝,紙燈籠照著殘雪,是黎明前濃黑的夜。
亂世如行黑夜,心魔如墜夢魘。
他忽然想起以前和無相的一次對談。
無相道“人在亂世,如黑夜行路。”
他問“那亂世結束後呢?”
無相答“黑夜之後是混沌。”
“就沒有長夜散去,撥雲見日之時?”
無相朝山下燈火連綿的宮殿一指,道,“這世道,沒有日光,隻有暗夜裡的燈火。”
誤把燈火以為是陽光,就成了一隻撲火的飛蛾。
……
無相這個人喜歡打禪機,說一些似是而非的高深的話。乍一聽頗有玄奧深理,再一想,又覺得如同詭辯,想多了思緒混亂,更是霧裡看花,又看花非花,看葉非葉。
原本了然的事物都變得模糊不清了。
但是相比衛夫子的嚴苛與皇兄的刻薄,有一段時間,無相這個邪教分子,卻是深宮裡唯一可以跟他說幾句話的人。
“無相該死,除夕夜蝕火之事,他把我們埋在大梁的人手搞得全軍覆沒。”賀紫湄憤然道,
“紫湄,你看到什麼了?”那聲音帶著徹骨的冰寒之氣,讓人頓時神智一清。
“我看到他提著燈上了山,和無相在說話。”賀紫湄道。
隨即她驟然驚覺,看向被鎖鏈扣住手腕的魏瑄,頓時到抽了口冷氣。
“你剛才被他的意念卷到入了境中,我把你拉出來了。你的秘術修為太淺,此處已不適合你留下來。”
賀紫湄環顧四周,才發現冰牆外已經是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樹藤狂亂飛舞,連剛才一潭死水的湖都湧起了狂瀾。
她驚道“這都是他乾的?”
黑袍人道,“他的秘術天賦極高,可以操控這裡的一切,這林間的樹藤枝蔓,都是他的翻湧情緒的延續。他的執念越深,他的心緒隻會越來越狂亂,他在境中感受到的痛苦,掙紮,憤怒,無奈都會投射到周圍,這林間的一枝一蔓都是愁緒所結,這裡將會非常危險。”
他頓了頓,陰鬱道,“正好,蕭暥已經進林了。”
賀紫湄道,“主君莫非是想讓那小子無意識中殺了他?”
“如果他醒來,發現自己殺了蕭暥,殺了他們,他會如何?”
賀紫湄驚道“還有人進來?”
“紫湄,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黑袍人忽然道。
賀紫湄道,“溯回之地。”
“也是埋骨之地。”
在冷寂的行宮裡打坐了小半個時辰後,武帝才覺得心緒再次平複下來。
他走出行宮,天色微明,山風吹來,剛才那如被無窮業火炙燒的燥鬱頓時散去,背後的虛汗一收,方才感覺到一縷早春料峭的寒意。
曾賢趕緊把裘皮披風蓋到他肩上。
他知道年輕的皇帝不容易,幾乎是遊刃於夾縫之中。一邊是蕭暥手握兵權,咄咄逼人。一邊是朝堂上一群倚老賣老的朝臣,這些人背後都是各大門閥世家。
蕭暥把這些大家族得罪光了沒關係,但是作為君王,武帝必須穩住他們。
所以皇帝在兩者之間如履薄冰,何其之難。
天空陰沉沉的,站在山巔舉目遠眺,隱約可以看到大梁城中一片焦黑的斷壁殘垣,那是擷芳閣起火後殃及的附近街市和裡坊,被燒毀的民居烏泱泱的一片。
武帝歎道“是朕之過。”
“陛下,”曾賢剛要說話,
就聽到身後傳來一道清婉的女子的聲音,“陛下既知,就該彌補。”
曾賢嗔道“放肆,敢妄議陛下!”
武帝回頭,隻見一個小宦官嚇得臉色慘白,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陛下,這位姑娘醒來,說要感謝陛下。”
旁邊一名衣裳素樸,姿容秀麗的女子款款下拜道“民女紫湄感激陛下搭救之恩。”
武帝道,“你膽子很大,也很聰明。”
賀紫湄道,“民女識字不多,但是也聽說,隻有明君才知自省,陛下是明君,民女鬥膽求陛下皇恩浩蕩,澤被萬民。”
武帝道,“你想讓朕下詔赦免大梁的胡人。”
“民女的父親,姊妹,兄長都是老實地生意人,如今音訊全無……”她蹙眉幽聲道,“明華宗餘黨該殺,這大梁城裡數千胡人,大多數都是良民百姓。中原不該遷怒無辜的胡人。”
皇帝冷道,“除惡務儘,將軍處置無錯。”
賀紫湄眉心一簇,目光快速一閃,趕緊識趣下跪道,“是民女胡言了,請陛下責罰。”
武帝道,“朕既救你,便能保你平安,你不用憂心。”
說完信步下山。
曾賢趕緊跟上前,一邊謹慎地觀察著皇帝的神色,“陛下,紫湄姑娘隻是急於尋找家人,也是可憐。如果剛才衝撞了陛下,陛下以後可以好好教導。”
武帝腳步一頓,“曾賢,你話裡有話。”
曾賢向來善於察言觀色,這兩年來,雖然皇帝每日不是忙於政務,就是一心修煉,搞得坊間傳聞皇帝清心寡欲。皇後不得帝心,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曾賢朝夕伺候,就琢磨著皇帝的心思。
皇帝血氣方剛,並非入定的老僧,隻是這險惡的環境讓他有一種超出年齡的沉穩和隱忍,他在狠狠克製著自己,如同壓抑著一團火焰。
他能感到皇帝心中的抑鬱和痛苦。來自朝政的壓力,來自宮廷的清冷孤寂。長期壓抑著,得不到紓解,會憋壞的。所以武帝神情抑鬱,總是夜裡驚醒。
前日皇帝將這女子帶回宮時,曾賢就妄自揣測,皇帝是不是對這姑娘有心。
皇帝有一半的西域血統,如雕琢般深刻的五官,長眉如黛,眼睛如深鬱的湖水,帶著一種蘊藏著異域神秘的俊美。而那個西域女子高鼻深目,比中原女子更為濃麗,和陛下在一起倒是般配。
他暗自想,是不是中原女子容色太溫婉恬淡,不合皇帝的意。
再加上皇帝一向待人甚寬和,老太監也膽子大了。
“陛下,紫湄姑娘模樣端秀,可以留在禦書房當個端茶倒水的宮女,總比對著我這老奴更為養眼。”
武帝一言不發,信步往山下走。
曾賢見皇帝沒有駁斥,膽子就更大了幾分,跟著道,“若陛下覺得當侍婢委屈她了,有填充後宮的意思,皇後向來通情達理……”
“曾賢,帶她上山的小宦官叫什麼?”武帝忽然問。
曾賢心中一喜,奉迎道,“叫如意。”
他以為暗合了皇帝心意,皇帝要賞,趕緊又道,“這孩子一直機靈……”
“杖三十。若再犯,逐出宮去。”
曾賢猛得倒抽了一口寒氣。
這是敲山震虎,打的是如意的板子,卻是扇了曾賢的耳光。但又給曾賢留了麵子。
他伺候三代君王,一輩子都在琢磨皇帝的心思,他想把賀紫湄敬獻給皇帝,但又有些沒把握,所以這事兒他做了一局。讓他的小徒弟如意來獻美。皇帝收了,若賞賜如意,如意當然都拿來孝敬他。
看來武帝對這一切,心知肚明,不過是引而不發罷了。
他惱火的不是獻美,而是揣度他的心思。
看著曾賢戰戰兢兢的樣子,武帝道,“罷了,你去傳旨,招諸位臣工去禦書房。”
擷芳閣大火,風助火勢,燒毀商鋪民居數千戶。
武帝問“京中災民安置得如何了?”
楊太宰麵有難色道,“庫房撥下的帳篷還不大夠,糧食也不足。所以……”
言外之意,不是他辦事拖遝,是物資跟不上。
賑災的事,他們幾個臣僚商議過了,慢慢來,拖得越久,災民餓死凍傷的越多,越是怨聲載道,到頭來,這些賬都會算到蕭暥頭上。
武帝問,“還差多少?”
楊太宰道“糧米三萬石,帳篷五百頂,還有棉衣被褥等禦寒物資。”
武帝想了想道,“既然錢糧物資不濟,朕想請各位臣工籌集錢資,應一時之急。”
楊覆聞言立即黯然道“陛下,非臣不願為國分憂,隻是臣的俸祿微薄,家裡僅有的存糧上回為支持蕭將軍北伐也捐了五千石,若再捐糧,臣府中十來口人就難以為炊了,還望陛下垂憐。”
他的話音剛落,其他人也紛紛附和,堂上一片淒淒戚戚之聲。
眾臣齊聲,“陛下啊,臣等俸祿低微……”
武帝沉著臉,不置一詞。
柳尚書上前道,“陛下,臣有一策可救燃眉之急,前番蕭將軍征北宮達不是收繳了五萬石軍糧嗎?”
武帝蹙眉,這些軍糧是蕭暥充作軍資,開春後征廣原嶺所用。
蕭暥護食得很,絕對不允許彆人把主意打到他的碗裡。
柳尚書這樣說,相當於是把難題拋給蕭暥。讓他把軍糧吐出來賑災。
楊太宰顫巍巍道,“臣認為,柳尚書之法可行,先借用軍糧救燃眉之急。”
柳尚書漫聲道“蕭將軍當然不會坐視大梁災民餓死凍斃。”
言外之意,蕭暥不借,天下人都會知道,大梁災民餓死凍斃,是因為蕭暥吝嗇軍糧,坐視不理。
“陛下,此法可行,”薛司空道,
“扣其軍糧,還可以製衡蕭暥。”
“陛下,蕭暥飛揚跋扈,目無君上,此番正好再借糧草之事削弱他的實力,他若給,那麼征廣原嶺軍糧不足,要受製於朝廷,他若不給,天下人共聲討之。”
楊覆道,“司空之計甚好,對待這種亂臣賊子,就該……”
“太宰說的亂臣賊子是誰?”
一道清越的聲音打斷了他。
楊覆渾身一顫,頓時麵如土色。
蕭暥一身輕甲,疾步上殿,刀鋒一樣的目光刮過每個人臉上。
禦書房裡頓時鴉雀無聲,眾人噤若寒蟬。
蕭暥微微挑起眼梢。
楊覆趕緊唾道,“張充,當然是張充那個亂臣賊子!”
蕭暥冷笑“那就好,我也是為張充之事而來。”
眾人還沒來得及鬆口氣,就聽蕭暥道,“張允能進入禦前,必有人層層舉薦。他很可能與官宦世家聯係密切,所以我以為,不僅要搜查尋常百姓,還要著重排查所有世家大族的府邸,他們的舍人家仆中有沒有西域胡人。”
這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堂上眾臣皆駭然失色。
柳尚書臉色鐵青,“蕭將軍要派人搜老夫的府邸不成?”
蕭暥斷然道,“庶民百姓要搜,官宦大戶也不姑息。”
“你……!”柳尚書嘴角的肌肉陣陣抽搐,“難道小女的閨閣你也要搜?”那是當朝皇後的閨房。
蕭暥道“無一例外。”
群臣愕然片刻,紛紛湧到禦前。
楊覆老淚縱橫,“陛下,蕭將軍沒有陛下禦令,就要查抄我們的府邸,史無前例,還請陛下為臣等做主啊。”
武帝正想如何兩頭安撫。
就聽蕭暥道,“陛下不必為難,我令出立行,屬下辦事利落,快的很。”
楊覆臉色一變,“那老臣請告老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