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漸青!
第九十五章遇赦升官
許清趕緊讓酒肆的小娘子取來筆墨紙硯,給家裡的許安修了一封家書,把建刻印作坊的事情跟他說清楚。
放下筆後,許清想了想又提筆給方有信修書一封,自己雖然流放了,但和銀行幾個股東交情仍在,有這幾個商場老手照應,許清相信彆說建個小作坊,就是建十個也不會有問題。
許清趕緊讓酒肆的小娘子取來筆墨紙硯,給家裡的許安修了一封家書,把建刻印作坊的事情跟他說清楚。
放下筆後,許清想了想又提筆給方有信修書一封,自己雖然流放了,但和銀行幾個股東交情仍在,有這幾個商場老手照應,許清相信彆說建個小作坊,就是建十個也不會有問題。
畢昇得了許清的親筆信,又預先得了一筆豐厚的酬勞,歡喜無限地去了。
許清也有些感慨,中國古代自漢武帝開始,便是儒家的天下,這些工匠的技藝嚴格來說,應該算是墨家的東西,儒家對其他各家的學說多少有些排斥。
這些所謂的奇技淫巧,就更上不得台麵了,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也不知道曆代有多少發明被埋沒。
曆史上活字印刷術之所以能被重視,無非是因為這項發明和書本有聯係,和造紙術一樣,儒家需要它來讓自己的學說得到更好的宏揚。四大發明中其它兩樣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
許清一行又走了幾日,都顯得有些疲憊,連最活躍的小顏也有些病厭厭的樣子,許清問了一下路程,得知明天就到漢陽了,這路還遠著呢,而且自漢陽過江後,南邊基本都是比較落後的地區,道路崎嶇,人煙稀少,正在許清發愁的時候,後麵突然煙塵滾滾,幾匹快馬飛馳而來。
來的竟是幾個禁軍,中間夾著一個年輕宦官,還隔著幾十丈小宦官就大喊道“前麵可是朝請郎許大人,許大人請等一等。”
馬良春一瞧見來人,頓時臉露喜色,上來說道“許大人,後麵喊的好象是宮裡的公公,怕是陛下派人來了,許大人!我就知道陛下一定不會真讓許大人流放去廣南那鬼地方的。”
許清一邊吩咐車子停下來一邊說道“但願吧,不過一切還是問清楚再說。”
五六騎追上來後,年輕宦官抹著大汗說道“總算是追上許大人了,官家有聖旨給許大人,許大人,接旨吧。”
許清連同紅菱等人趕緊下來要跪接聖旨,年輕宦官卻說道“許大人不必跪接,咱家來的時候官家特意說了,這次委屈許卿了,聖旨就不用跪接了,還特意讓咱家帶了一塊陛下平時佩帶的玉佩,賜給許大人。陛下還說了,許卿有傷在身,路上天氣炎熱,這寒玉佩帶在身上正好。”
年輕宦官笑吟吟地說完,許清也有些感動,趙禎對自己一直都很不錯,這次大理寺宣判,趙禎一直沒見有什麼表示,儘管如此,許清也從沒對他有過什麼埋怨。
宦官也沒念,而是把聖旨直接給了許清,讓他自己看。許清恭敬地接過聖旨,徐徐打開來,奇怪的是,這次聖旨上竟沒有那些虛言套話。直接言明許清恢複原職,還給他升了個奉直郎的六品散官。
許清看完聖旨,做個樣子向北邊拜了拜,這才問起宦官事情始末來。
宦官把王守毅在江南之事,和當日朝堂上的情形,活靈活現地描述了一次,聽得馬良春這個漢子都忍不住暢快地大笑起來。
按宦官的說法,這道聖旨本應朝會當日便下達了,隻是由於西北戰事危急沒顧得上,遲來了好幾天。
得知李清陽等人儘在赦免之列,連許清也高興得差點跳起來,他連忙問道“陛下是否要求我即刻回京?”
宦官想了想說道“這個倒沒有提到,可是許大人接旨後不回京,您還要上哪兒去?”
許清嗬一笑道“既如此,有勞公公回京報知陛下,許清銘感天恩,本應即刻回京拜謝陛下顧念之恩,然龍門船廠因前次事件已經亂成一團,為將來計,許清先去江南把此事處理好,然後回京麵見天顏。”
許清最後奉送了上百貫交子作為宦官的答謝。宦官開心地回京去了,隨他們回去的還有那四個衙役,他們四個似乎比過年還高興,想必廣南西路的萬裡行程也讓他們望而卻步吧。
“大人,今天咱們非得狂醉一翻不可!”馬良春說完竟抽出刀來,胡砍一通,然後仰天大笑著。
小顏一改那病厭厭的樣子,宦官一走,她就一把跳到許清背上,咯傻笑個不停,許清背著她猛轉了幾圈,然後把她放下來,小丫頭就象喝醉了酒一樣,捂著腦袋歪歪斜斜地走了幾步,要不是紅菱上去抱著她,非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