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的神話記載極為稀少。
畢竟曆史都是由勝利者譜寫。
炎黃的阪泉之戰,黃帝和蚩尤的逐鹿之戰,黃帝勝利,被描述成高大威嚴的形象,而蚩尤的形象,就不儘人意。
同為先祖,蚩尤被描述為人身牛首,長著牛角。
《述異記》說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還說秦漢流傳的,蚩尤人耳,鬢如劍戟,頭有角。
《龍魚河圖》說蚩尤兄弟八十一人,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子、石頭。
那麼,蚩尤作為華夏當時的首領,又是青銅鑄器的集大成者,善戰,為什麼在逐鹿之戰會被黃帝戰敗呢?
故事是這樣的……
黃帝打不過蚩尤,於是喊來應龍黃龍)幫忙,應龍作為上古第一打手,善打水戰,但是依然僵持不下,被蚩尤部下的風伯雨師,操縱風雨大敗。
於是黃帝又喊來女魃,女魃抽乾了身體,於是風停雨停,蚩尤又發動大霧,黃帝‘九戰九敗’,打了三年都沒打下蚩尤部落。
黃帝仰天大歎,於是天道派下玄女本書為修真者)下授黃帝兵信神符,並打造了由夔牛皮製作而成的戰鼓贈送黃帝,一震五百裡,連震三千八百裡!
後來,黃帝又借助風後的指南車,在大霧中辨明方向,才獲得勝利。
由此可見,黃帝打敗蚩尤,並非自己的力量,大部分都是借助外援,所以蚩尤戰神,並非浪得虛名。
回過頭來,黃帝又是何許人也?
黃帝,少典之子,有名公孫軒轅,至周朝又喚姓為姬,大概是周朝自己往臉上貼金。
《史記》說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意思就是,熊是黃帝的祖先。
當年的有熊氏國,位於今天的河南新鄭黃帝故居,那裡出土了很多上古遺跡裡,有一種熊的頜骨和牙齒比較多,這就是熊貓,說明當時黃帝部落裡,遍布熊貓。
所以,華夏是龍的傳人,熊的傳人,也可能……是熊貓的傳人,哈哈……
黃帝的形象如何?
《論語》裡,子貢問孔子“古者黃帝四麵,信乎?”
傳說黃帝有四張臉,麵朝四個方向。
但是,孔子不喜歡怪力亂神,便解釋道“黃帝為了治理四麵八方,向四方派去了使者,所以被誤會為黃帝四麵。”
這個解釋,就是特彆典型的,神話被曆史化。
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和鬼神,作為清角。
黃帝還有一個愛好,吃玉石。i)山的白玉膏,延長壽命,這種白玉膏孕育了一種丹木,有五彩的枝葉和五種香味。
所以,後世的皇帝們,都發了瘋似的去尋找長生藥,煉製長生丹服用,就是想效仿黃帝。
黃帝,時而天上帝,時而人間皇,這就是華夏曆史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