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甘罷休啊?
唐彥訝然了下,深深地看了眼高俊達,這家夥的性子,傲得很呢。
灑然一笑,唐彥目光又看向了蘇淩柔,發現蘇淩柔居然沒有絲毫勸阻的趨勢。
這是也想聽他辯論,解釋清楚嗎?
唐彥無奈搖頭,但卻並沒有太多不滿。
既然蘇淩柔花費重資邀請他來,就是希望能夠找到佐證這幅畫的曆史依據。
那麼,解釋清楚這幅畫的時代背景和人文曆史,便是他的職責。
“既然高兄弟想聽,也罷,那我便再囉嗦幾句……”
唐彥脫掉左手手套,摟著旁邊被高俊達嚇得縮進他身後的妞妞,一邊安撫,一邊淡然講述“高兄弟博學淵識,便應該知曉,唐寅在書畫之道的風格,有四個階段變化。”
“第一階段是他30歲以前,居住在家鄉蘇州時。因與同年齡的文徵明交善,而受文氏影響,所以他的風格極其形似文徵明。筆跡秀潤細膩,風格端正工整。”
“第二階段是30歲至36歲,唐寅科場被黜,妻子離異,無奈藉詩文、書畫謀生。那時候他的書法效仿唐朝人,力求規範,且尤其效仿顏真卿的楷書。”
“所以唐寅在這個階段的風格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於長方,雄強茂密,點畫橫細豎粗。並吸納隸法,橫筆收尾似‘蠶頭’,捺筆收筆中途之頓近‘燕尾’,極富力度。”
說到這裡,唐彥稍稍一頓,呷了口茶,才接著講道“第三階段即是他37歲至45歲時,這個階段,也是唐寅創作階段的巔峰時期。因其正值壯年,居住在桃花庵不問世事,專心從事詩文書畫,其風格進步是最大的……”
“這時候他的書法重又歸返趙孟頫(fu),並效仿唐代李邕(yong),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風貌,以結體俊美婉媚、用筆娟秀流轉的趙體為根基,並融入了李邕斜長的字姿、有力的筆法和生動的布勢,於秀潤中見遒勁,端美中見靈動。”
“第四階段是46歲至54歲去世,已屬唐寅晚年,也是自寧王府裝瘋逃回以後。進一步看透世事,書法亦變為率意,並吸取了米芾(fu)求意取勢的書風。”
“他在這個階段的風格,用筆迅捷而勁健,沉著痛快,八麵出鋒,率真自如。且追求力量、速度和韻味。”
“同時又融諸家筆法於一體,使結體、用筆均富於變化,並達到了揮灑自如的境地。”
說完這些,唐彥再次停頓下來,戴著手套的右手,捏起了桌麵畫作的一角,才接著講道“高兄弟請看,這幅畫作的風格,題跋之中字跡秀潤中見遒勁,端美中見靈動,正是唐寅成熟階段的風格。”
“在這個階段,唐寅居住桃花塢,隱賢避世,清高為人。雖然常以書畫會友,但其日子卻過得十分清貧。”
“所以,在那個時候所作的《王蜀宮妓圖》采用的絹本,相應而言頗顯粗糙。而這幅圖的絹本,卻是精整至極,根本不符唐寅當時處境。”
“高兄弟既然前往故宮做過對比,想必應該記得,故宮那幅真跡的絹本材質,與這幅畫不太一樣吧?”
這……
高俊達臉色一僵,啞口無言。
他當然記得,兩幅圖的區彆,除了墨跡有細微變化,所用絹本的品質,也是有極大差距的。
隻是,當時高俊達已經篤定這幅乃是臨摹本。
所以也就沒有在意這個差異,直接選擇性的忽視掉了。
卻不想,唐彥居然憑借這點差異,合理推斷出這幅《王蜀宮妓圖》的時代背景。
至於其中差異的原因,還用多說嗎?
唐寅臨摹時,正被寧王府征辟,處於寧王府中,一切待遇優渥。
臨摹之時,所取材質自然精致得多。
一時間,高俊達深感震驚,看向唐彥的眼神,多了幾分敬畏,再不敢有半點質疑。
他怎麼會這麼了解《王蜀宮妓圖》的真跡?
蘇淩柔的目光則是猛然一閃,看向唐彥的眼神,多了幾分思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