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的鑒寶人生!
古玩街,唐彥來過好幾次了。
但卻從沒有真正逛過一次。
這次專門而來,唐彥抱著些許期望,能夠從中撿漏。
當然,希望不會太大。
撿漏這種好事,不是每天都有。
隻能夠,隨緣罷了。
來到古玩街,已經九點半左右了。
街道裡麵已經來來往往有不少人了,但所幸不是周末,所以往來的人流量雖多,卻也不算擁擠。
古玩街街道口,一路延伸向內幾百米遠,左右都是青窯磚壘砌的圍牆。
左右牆下,是一隻隻擺開的地攤。
地攤擺置很簡陋,一張邋遢得不成顏色的破帆布。
帆布上麵擺置著各種各樣的小物件兒。
帆布後麵,則坐著或老或少,或男或女的攤主。
這些攤位大小不勻,有的隻擺了一平米左右,有的則擺著三四平米之寬。
攤位之間,彼此隔得不遠,一米左右的距離。
各大攤主之間,相互間基本都有熟識。
彼此坐在攤位後,相互談笑交流。
但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他們的眼角餘光,偶爾會瞥向攤位前路過的行人。
不是警惕賊人,而是在篩選著棒槌。
練攤的一般不主動攬客,不會刻意吆喝買賣。
畢竟每天來往的行人那麼多,見誰就吆喝,誰的嗓門受得了?
不過,當遇到棒槌的時候,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所謂棒槌,便是指不懂行的人。
這種人一旦遇到了,練攤的基本不會輕易放過。
然後會吆喝到攤位前,使儘渾身解數忽悠。
假的忽悠成真的,說得有鼻子有眼。
隻要忽悠到一個,那就穩賺不賠了。
所以,練攤的人,不僅需要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還得有一雙會看人的眼睛。
唐彥帶著妞妞,詹雲飛和詹亦豪,一家四口走進古玩街後,便放緩了腳步。
一雙眼睛,不斷地掃視著各大攤位,搜尋著目標。
撿漏的地方,還是以地攤為主。
雖然地攤很少有真貨,但遇到真貨的概率,比起店麵而言卻是要更大些。
因為練攤的人,基本沒幾個是真正的行家。
像老孫頭那種,甚至都沒入過門。
大多數都是鏟地皮收來的舊貨,然後擺個攤,靠嘴忽悠。
而鏟地皮的收舊貨,雖然大多數不值錢,但保不準踹了夢腳,運氣好就撞見個好東西。
看不懂真假的,便直接上攤。
所以,大浪淘沙,懂行的人總能撿個漏。
而店麵不一樣。
任何一家敢開店的,要麼手下有行家裡手坐鎮,要麼老板自己就是個明白人。
但凡經他們手的東西,基本都很少有漏出來的。
所以啊,去店麵撿漏,要麼空手而歸,要麼也隻是拾人牙慧,挑些彆人瞧不上的。
很簡單的例子,撿漏的人,誰敢去通寶閣撿?
有明掌櫃這樣的老前輩坐鎮,經他手的玩意兒,就沒漏掉的。
“爸爸,我們來這裡做什麼呀?”
一路走過不少攤位,妞妞忍不住好奇詢問起唐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