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九年
七月十三
又是幾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這幾個月的時間裡,番人和鄭家幾乎沒有再做過什麼妖了。
而周建安這邊,鬆江水師一二艦隊的戰船也全部修複完畢,重新投入到了訓練和巡航之中。
除此之外,鬆江造船廠又有四艘大型戰艦下水,隨著這三艘大型戰艦的下水之後,大明水師現如今的大型戰船數量便已經達到了十五艘之多。
三大艦隊,各分得五艘大型戰船,鬆江水師的實力也穩步上升。
與此同時,津門造船廠,金州衛造船廠遼東),龍江寶船廠,浙江船廠,福州造船廠,泉州造船廠以及廣州造船廠都已經全部建設完畢。
七艘新建的造船廠和鬆江造船廠被譽為大明造船八大廠,同時,這七所新建設的造船廠也全部都是按照鬆江造船廠的規格進行建造,每一個造船出的建設成本就已經達到了五十餘萬兩之巨,總計花費白銀近四百萬兩。
而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打造大型戰船,對於水師,周建安做出了一個短期的計劃,那就是在一年以內打造一百艘大型戰船出來。
當這個計劃擺在朝堂之上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周建安瘋了,被番人們給逼瘋了。
就連崇禎和盧象升兩人都覺得有些不解。
要知道,一百艘戰船,平均算下來,一家造船廠一年就需要製造出近十三艘大型戰船。
新建的這些大型造船廠,當初設計的規模遠比十幾艘還要大一些,但是規模是規模,工匠們的能力卻遠遠有些跟不上。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雖然鬆江造船廠培養出來了大量的工匠,他們現在造一艘船大約仍舊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相比較當今世界造船業最發達的尼德蘭,大明的造船業還是落後了許多了。
人家打造一艘大型戰船所需要的時間大致是六個月到九個月,若是加急的話,恐怕不到六個月都可以打造出一艘來。
而在大明,打造一艘戰船大約需要兩百至三百名工匠參與,同時打造十三艘的話,那就是三四千人了,八個造船廠總共一算,那就是三萬餘人。
而現在整個大明擁有打造戰船經驗的工匠,滿打滿算也才四五千人,也就是說,他們需要一邊製造,一邊帶新人。
好在,這些新人也不是純粹的新人,都是一些有相關造船經驗的工匠,所以教導起來也不會太難。
另外,一艘戰艦的成本大概需要五萬兩左右的白銀,前麵說過,尼德蘭人打造一艘戰艦,大約隻需要三萬左右的白銀。
那是因為尼德蘭人的造船技術更加的成熟,產業鏈更加的完整,所以需要的成本自然而然也要少上一些。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英格蘭人,打造一艘同樣規模的大型戰船,則是需要大約六萬兩白銀。
所以大明這還算有進步的。
但是一百艘的戰船,那就需要五百餘萬兩的白銀。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
這才是所有人覺得周建安瘋了的原因所在。
而且,花費還不止如此。
建設造船廠,用了四百餘萬兩,建造一百艘大型戰船,需要大約五百餘萬兩,有了戰船,是不是還需要水軍兵士?
一艘大型戰艦船上的配備的各類水軍兵士大約在三百五十人左右,一百艘那就是三萬五千人,你以為這就完了?
不,還有。
按照周建安的計劃,一支艦隊大約十艘大型戰船,加上現如今的十五艘,那大約就是十一個艦隊。
一個艦隊除了十艘大型戰船外,還有大約六十艘左右的其他各類戰艦,每艘戰艦從數十人到上百人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