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看著越聚越多的百姓,原本一小小驛站,如今都快變成了一個村子。
不願意依附於那蠱王穀,不願反叛大乾的百姓。
甚至還有被擊敗的大乾士兵,都朝著這地方聚集。
在這南嶺夏日,若是不想第二天醒來,就各種毒蟲吸成人乾。
最好就是和彆人待在一起,以免被毒蟲咬了之後,沒有人救治。
而王陽明此處,遠離各勢力,又有人煙聚集,自然是最好的去處。
那些到各個村子招收人的蠱王穀弟子一開始是不知道這地方的,當然也不會來。
於是已聚集了差不多一千人,以驛站為中心朝著兩邊擴散。
但隨著時間推移,聚集了如此多人消息必然會被蠱王穀知曉。
到時候就危險了,不過現在的南嶺,哪裡算安全呢?
王陽明站在驛站之外,看著幽深密林,思考去處。
一直待在這裡實在是太過於危險了。
因各個人逃難都帶了些食物、乾糧,現在也能打獵,食物上還算充足。
但如此下去可不是什麼長久之計,想到這裡的王陽明看了一下地圖,現在他們距離交趾最近。
自己也得到了消息,現交趾郡郡城還沒有被叛軍攻破淪陷,他們逃入交趾就是最好選擇。
但是如何去,就是一個問題了。
交趾附近,必然會有大量叛軍,如此多的民眾,動靜太大,很難靜悄悄的進城。
正當王陽明沉思之際,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王驛丞,出事了!有人因爭奪居住地而起了爭執!”卻見一南嶺人快步走了上來,大聲喊道。
因王陽明展現出來的治理手段還有這些時間積累的名聲。
就此成為這驛站的領袖,也讓眾人沒有反對。
王陽明一聽得消息,也顧不得將地圖卷起來。
匆匆趕了過去,發現兩人因營地位置爭執不下,周圍已聚集了許多看熱鬨的民眾。
一番勸解之後,雖然兩人沒有再說什麼。
但王陽明意識到,若不妥善處理此類紛爭,恐將引發更多矛盾。
提起了內氣,聲音洪亮的對著所有人說道:“諸位請聽我一言,我們同為逃難之人,聚集於此,隻為躲避叛軍之禍。
眼前這點爭執,不過是蠅頭小利。
即便爭得營地中心,若營地有難,誰又能幸免?
我們應當齊心協力,共禦外敵,確保營地安全,唯有如此,方能自保。
應遵循本心,明辨是非,何為當為,何為不當為。
難道搶占地盤,動手傷人,便是正道嗎?
因此,我建議將老人與孩子安置於營地中心,年輕力壯者則守衛外圍。諸位有何異議?”
王陽明的話語,字字鏗鏘,穿透人心。
在場的,多是民夫與士兵,他們拖家帶口,聞此言,皆低頭沉思,默認了此提議。
原本吵架的兩人,聽得這話也不說話,隻覺得有些慚愧。
然而,王陽明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雖能暫時平息紛爭,卻難以根除問題。
一邊要教化百姓,一邊也要做好戰鬥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