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意思是讓“智多星”吳用去做他“獨行虎”張開的腦子,替他出謀劃策,這樣對付狄泉,起碼不至於失敗,當然了以前“智多星”吳用在和狄泉對陣這一方麵上,確實是沒打贏過,但這並不代表他沒有打贏的實力。
“你就是宋江那裡的人嗎?宋江叫你來做什麼?”
“獨行虎”張開並不知道這個“智多星”吳用的名聲,所以還有點看不起這小子。
畢竟,宋江等人不僅和狄泉屢戰屢敗,而且還欺瞞朝廷,欺上瞞下,在張開的眼裡簡直是一群廢物,要不然有也不用他來這裡了。
“我家大人叫小人前來助張節度使一臂之力。”
“智多星”吳用說完這話,“獨行虎”張開差點連牙都笑掉了,他自然是看得出他“智多星”吳用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就算是會兩下武把式,那也是“有限公司”,有限的很。
“你?要你何用?快回去告訴你那宋江,速速發兵馬來助戰,朝廷那裡必然對他從寬處理!”
張開現在最想要的就是倆字——援軍。
現在他和狄泉在這裡打仗,真的是要多劣勢有多劣勢,現在他就盼望著能來幾波的援軍,好讓他能夠和狄泉打個平手,哪怕是不勝不敗,那也能和朝廷交差了。
但是,宋江也是剛剛敗在了狄泉的手裡,基本上連帶著青州慕容彥達和徐州項飛,以及濟南那裡的兵馬都給坑了一個乾乾淨淨,而許貫忠那邊指揮人馬在登州發往淩州,淩州已經被圍困了好幾天,山東境內臨近的州府,真的是已經拿不出來任何的兵馬去救了,宋江也不例外。
“將軍,此言差矣,您沙場建功,一代名將,豈不聞這古時漢留侯張良雖不上戰場,但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蜀漢孔明手無縛雞之力,也能指點江山,算無遺策,此乃一個智字也,小生雖然沒有多少膽略,倒是有不少謀略願意獻給將軍,將軍不妨一聽,若是說對了,那自然無妨,誰錯了,將軍也權當是聽我一樂如何?”
吳用這麼一說,倒是逗笑了張開,那張開開口道,“你以為你自己是諸葛亮嗎?”
雖然這話聽著不像是好話一句,但是,其實語言之中,語氣上的變化已經是緩和下來了,也就是說,他已經不再反對吳用說話了。
而那“智多星”吳用是個什麼人啊?那是日生千計的一個主兒,轉轉眼珠子就知道對麵的人是什麼心思,自然是知道張開已經默許自己開口說話了,於是便低眉順耳的開始了講說。
“將軍,你現在的困境無非是兩樣,一是外敵在側,那狄泉妖言惑眾,卷動了我大宋百姓與他一起謀逆,人數已然有了數萬人之多,遠超朝廷大軍。”
張開也是氣得一拍桌子道,“唉!這狄泉手下兵馬不少,而且能征慣戰之將著實厲害,若是為朝廷所用,無疑都是一方的朝廷命官,誰知他們竟然不助朝廷,反而跟隨造反!”
張開就是那種典型的“屠龍勇士終成惡龍”的鮮活例子,他自己本來就是綠林強盜的出身,後來受了招安當了官之後就忘了當年的自己是乾什麼的,換句話說,就是忘了初心。
“那狄泉最會妖言惑眾,蠱惑人心,多少英雄豪傑叫他騙上了梁山!”
聽了張開的話,那“智多星”吳用也是憤憤不平的說了一句。
“這外敵在此,是其一,這其二則是在內,為將帥不和。”
吳用說到這裡,還非常彆有用心的看了看張開。
張開也能夠明白“智多星”吳用他說的是什麼意思,無非是說他張開和那“雙鞭”呼延灼意見相左,所以導致現在“雙鞭”呼延灼對他非常有意見,他們之間也就存在了不和的事情。
雖然這個不和並不是很大,但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軍心,畢竟,作為主帥的“獨行虎”張開在領導大軍之中產生了失誤,那麼他的威信也就是打了折扣的。
而“雙鞭”呼延灼的部隊相對來說,軍紀還算不錯,這做人做事就怕你把兩個人把一塊兒比較,這些士兵一比較,都說“雙鞭”呼延灼治兵有方,給這個“獨行虎”張開無形之中也是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和威脅。
當然了,儘管這個威脅並不是“雙鞭”呼延灼有意向的造成的,但是它也確確實實的發生了。
這就是和“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一樣的情況。
“你還真有兩下子,都叫你知曉了,那你既然能夠看出來這些事情,那麼可有辦法進行防治啊?”
張開也從“智多星”吳用的談吐裡麵發現了此人的本事似乎也並沒有那麼不堪,於是也非常想問問他的意見。
誰要是認為吳用是個廢物,那他可就小看吳用了,這個“智多星”,你可以質疑他的人品,但是你絕對不能質疑他的腦子。
在《水滸傳》原著裡麵,吳用軍事生涯一共獻計60次,成功575次,失敗25次,成功率高達9583,其中05次是因為看守史進的牢頭記錯了日期,導致史進沒有按時間執行計劃,一次是由於不可抗力原因,因為太乙混天象陣這個實在是無解,而計謀失敗的戰績裡麵,也隻有一次是因為自身謀劃失當導致的,如果去除這15次後吳用計謀成功率高達9830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此外宋江先後共有五次失敗是由於沒有采納吳用的正確意見,另有兩次吳用求穩,但是宋江的冒險的計劃實施成功,也並不能說吳用的計謀沒有用。
梁山軍主要是根據吳用計策攻克的城池包括祝家莊、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曾頭市、東昌、薊州、益津關、文安縣、霸州、幽州、蓋州、壺關、昭德、襄垣、威勝、山南、紀山關、潤州、蘇州、德清縣、杭州、烏龍嶺、清溪縣,共二十五處。
其中,吳用的計謀對攻城起到一定作用但並非主要因素的淩州、東平、檀州、陵川、宛州、荊南、睦州,共七處。
書中明確數據表明是吳用指揮且能夠以少勝多的戰績有祝家莊、三次攻擊大名府、兩贏童貫、三敗高俅之戰,其實前後贏了高強五陣、戰兀顏光、蓋州、決戰田虎、蘇州、睦州,前後累計十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