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快馬加鞭傳訊息,福禍不定救萬民_水滸之狄家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水滸之狄家將 > 第314章 快馬加鞭傳訊息,福禍不定救萬民

第314章 快馬加鞭傳訊息,福禍不定救萬民(1 / 2)

狄泉在擊潰了張開部隊後,打掃戰場用了整整一天,接收鄆州附近的土地,派兵駐守,再派人調兵遣將,用了兩天。

這三天,他一直在思考著該如何麵對如此多的敵人,但是在第四天,他就沒功夫來思考這問題了。

因為從東京城八百裡加急的情報到了,他知道了宋徽宗要對黃河下手的事情。

按說“過街老鼠”張三和“青草蛇”李四這倆人四天是不可能從東京跑到山東的,累死他們兩個也做不到。

但是,狄泉早就料到了這一點,所以早就在幾個重要的地點之間建立了自己的驛站,偽裝成了酒店飯鋪,好方便接力傳遞信息,就和朝廷的驛站是一個樣的。

畢竟,現在狄泉手底下沒有“神行太保”戴宗在,雖說許貫忠能請車馬神日行千裡,但也不能讓他去乾送信的活吧,太過於大材小用了。

古時候的文件傳輸靠得是驛站,一般每隔101novel.com裡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注明“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按規定以每天300裡的速度傳遞。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傳送的速度可達到每天400裡、600裡、最快達到800裡。傳遞緊急文件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這樣,雖然不是千裡馬,但每匹馬都拚命跑,也可以一日千裡,“八百裡加急”專用來表示緊急情況下的信息傳遞。

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流星。平明發鹹陽,暮及隴山頭”。

按唐政府官方規定普通驛馬要求一天行180裡左右,最快的則要求日馳600裡,安祿山在範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裡,六天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當時的傳遞速度就達到了每天500裡。

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並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在各種驛裡服役的人,一般叫做“驛丁”、“驛夫”、“驛卒”、“驛隸”。從名稱來看,他們的身份比較低下。

陸路上的驛丁,也同樣受到煎熬,他們在烈日之下,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在傾盆大雨之中,都毫無例外地要身背文書袋,匆匆奔馳在驛路上。

唐朝規定,驛丁抵驛,必須換馬更行,若不換馬則杖八十,唐律還規定,凡在驛途中耽誤行期,應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書晚到一天杖八十,兩天加倍,以此類推,最重的處徒罪二年,所以古代雖然沒有eail,但是信息傳遞速遞也不慢,就是這麼逼出來的。

可能有人會問,執行八百裡加急這樣的重要任務,被敵人或強盜半道劫去了怎麼辦?”唐律規定假如耽誤的是緊急軍事文書,則罪加三等,因書信延誤而遭致戰事失敗則判處絞刑。

從這樣嚴厲的法律看,一般強盜不會去動這些重要文件,免得招惹官方的拚命剿殺,而在交戰時,應早料到敵方或會打埋伏攔截情報,至少會多途徑多人攜帶文書以防萬一。

所謂八百裡加急相當於後世的特急件,不同的級彆馬匹也不同,在這當中不換馬,每到一站換一次,人的吃喝全在馬上,當級彆達到八百裡的時候,基本上是跑死馬的結果,往往將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後,送信人本身如果體質差一些的話,也會因為勞累過度而亡。

不過,由於狄泉力量不如朝廷,所以驛站沒有那麼多,先是東京情報站一路上到梁山,建立了有十個情報站,然後是在“鐵叫子”樂和前往了晉王田虎之處勸降“瓊矢鏃”仇瓊英之後,為了他方便傳信,在山東和河東上黨之間建立了數個情報站。

狄泉為了管理這兩天路線,也是派遣了專門的好漢前去管理,東京城到梁山的情報線路就專門交給了“操刀鬼”曹正來看管,至於新在三晉那邊建立的情報站,他叫“活閃婆”王定六前去看管。

但是,由於狄泉的驛站情報站不是朝廷的驛站,所以也免不得可能會被土匪強盜給搶劫,因而他派遣的,全是身手好的角色去充當驛兵。

至於“過街老鼠”張三和“青草蛇”李四兩個人,隻不過走到了京畿界限之處,就換馬換人,趕往梁山,一路上一共換了十個人,跑死了四匹馬,才把宋徽宗黃河改道的這件事情送到了狄泉手裡。

當狄泉了解了宋徽宗的行為命令之後,他當場就拿著那封信,直接呆在那裡足足十幾分鐘。

他就是想不明白,宋徽宗這得多想不開,非得要讓黃河改道。

自古以來,黃河亂,一個王朝就會根基不穩,他宋徽宗好歹也是個皇帝,讀過史書,這一點他竟然不知道嗎?

換句話說,他就算是不知道,那些大臣們是乾什麼吃的,不知道阻止嗎?

還真不是沒阻止,狄泉看到老太師韓忠彥為了勸諫宋徽宗直接撞死在金殿之上,也是扼腕長歎,可惜一個堂堂三朝老臣,死於非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狄泉現在一看,自己這是不用對付宋朝了,他自己要是真這麼乾了,就要作亡國了。

狄泉明白宋徽宗打的是什麼念頭,北宋一開始就有一個先天不足,就是原五代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給了遼國。讓北宋從一開始就沒有了北方燕山的屏障,契丹鐵騎可以一馬平川地穿過廣大的河北平原。

所以北宋王朝自始至終,心裡一直裝著這個事。

北宋也確實算以文治國的極致了,不然不會有三易回河的智力方略的提出與實施,隻是當時的技術水平,不能支撐宋朝達成戰略目標,但是從戰略方向上還是比較正確的。

他們的這個智力方略就是,建立“水長城”,這個花了三十年修成的水長城,在北宋初期還是比較成功的。

由於先天沒有了燕山的長城防線,就在以白溝河的界河及白洋澱等水路為基礎,修成一個寬數丈,深一丈的水路長城,並且在河北北部廣泛開墾種植水稻,修浚池塘,以建立契丹鐵騎的防禦體係。

但這個體係隨著黃河北流被堵,到處改道淤積,導致水長城體係輸水不足,逐漸失去了成體係的防禦效用。

但是他們在古代有限的技術條件下卻想要逆天而行,三易回河等的失敗操作,導致河北千裡良田儘失,不但失去錢糧賦稅的造血功能,並且再三的易道回河工程及無窮水患,導致花費巨大河北錢糧失血嚴重。

河北已經不能獨立支撐北方戍邊,宋真宗時北部重鎮定州路常駐十萬兵,但到宋哲宗時已隻幾千兵。

北宋數朝對黃河的折騰,除了遺留水患無窮,和廣泛的黃泛區等等,對國家安全來說,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導致河北對契丹和後來金國的防禦體係,基本喪失,失去防禦縱深,北方騎兵可以一馬平川到達中原腹地,輜重物資可以順黃河而至,所以到哲宗之後,在地理和國力上麵,靖康之恥是已在所難免。


最新小说: 人在玄幻寫日記,我真不是曹賊啊 一劍一尊 大佬嬌寵,滬上美人撩不停 我在70年代賣烤魚! 快穿:旅個遊,怎麼還穿越了? 紅樓夢之王熙鳳想要幸福 開局覺醒暗黑帝皇,無敵登場 娘娘,你也不想秘密被聖上知道吧 我的鬼馬少女是小作家 侍女千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