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中也有能人牛人存在,清流也並非全是忠臣。
乾掉宦官集團,清流就能挽救唐廷?
曆史上昭宗就是這麼乾的,下場很淒慘。
本來李曄還打算趁勢把張承業推到前台,但看這個架勢,還是算了,估計會成為清流攻擊的靶子,說不定韓全誨也會落井下石。
就在李曄深思的時候,崔胤站了起來,對李曄叉手施禮,“陛下,韓全誨暗通李茂貞,狼狽為奸,逼殺重臣杜讓能、劉崇望,此等佞人,不配坐於朝堂,請陛下嚴查此賊,以正朝風。”
這句話就像是一信號,朝堂上一半的大臣站了起來,“請陛下嚴查奸佞,以正朝風。”
就像事先預演過的一樣,這些人說話整整齊齊。
“放肆,誰是佞人?你們血口噴人!”韓全誨惱羞成怒,又跪在李曄麵前,“咚咚”的磕頭,“陛下,你要為臣做主啊,臣、臣也是被李茂貞蒙蔽,絕沒有出賣陛下,出賣大唐,更沒有逼殺杜讓能、劉崇望兩人,陛下明察。”
平時跟他穿一條褲子的人,今天全沒聲氣了。
李曄心中一動,忽然明白今天為什麼反常了。
韓全誨靠著李茂貞的聲勢爬上宰相之位,李茂貞勢大的時候,沒人敢說話,現在李茂貞被打敗,等於韓全誨失去了靠山,清流們這還不趁機痛打落水狗?
而今天韓全誨這麼積極的表現,就是在向李曄證明,他還有用,還能為朝廷搞錢。
劉崇望、杜讓能的死,李曄一直耿耿於懷。
清流選擇在此時發難的確是最好的時機。
但李曄不傻。
帝王之術就是平衡之術,清流一家獨大就能改變唐廷的頹勢?
清流中有這樣的人才嗎?
韓全誨倒了,恐怕他們自己內部自己都會鬥起來。
沒有韓全誨在前麵吸引火力,李曄幾乎可以確定,清流的下個目標一定是張承業。
而且清流絕非表麵這麼簡單,看看這些人的姓氏就知道他們背後的家族。
李曄可不想恢複晉朝世家門閥共治天下的局麵。
所以韓全誨這把刀子得留著。
反而是這麼多朝臣串通一氣,令李曄暗暗警覺。
李曄走下龍榻,扶起韓全誨,“韓相不必如此,這一年來朝廷能正常運轉,長安城中沒有饑民遍地,有你一半功勞。”
“陛下……”韓全誨老淚縱橫。
“不過。”李曄話鋒一轉,“杜讓能、劉崇望的死跟你脫不了乾係,朕免去你尚書左仆射之職,去平章事,改任三司使。”
三司是指度支、戶部、鹽鐵三個部門,這個官職在宋朝職權極大,淩駕各個部門之上,被時人稱為“計相”,不過現在隻是一個錢糧官。
此時唐廷困於關中一隅,鹽鐵是沒有的,戶部也去了大半職能,隻剩一個度支。
韓全誨眼神黯淡,宰相是他畢生追求,就這麼沒了,不過事情不算太壞,“老、老奴謝大家隆恩。”
“陛下,此事不妥,韓全誨貪鄙無度,既無德行,又無能力,恐壞大唐社稷。”崔胤反應極快,立刻明白李曄壓根就沒想動韓全誨。
“請陛下收回成命。”韋昭度道。
有了他發聲,朝堂上又是一半的人附和。
恐壞大唐社稷?李曄心中暗笑,大唐如今的社稷還用壞嗎?
以前李曄對韋昭度還有那麼一絲好感的,認為他能力不行,至少忠誠沒話說,但現在看來,是自己錯了,他忠誠是真的,卻也是有限的。
當朝廷利益和他背後世家利益產生分歧時,他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
朝廷剛剛有了振作的氣象,他們就出來爭權奪利了。
李曄失望至極,甚至有了廢除三省的想法。
不過還是忍住了,眼下關中對底層文人沒有任何吸引力,從牛李黨爭開始,唐廷的一係列神操作早就涼了他們的心,所以才像敬翔、李巨川一樣投奔藩鎮。
現階段,李曄需要世家門閥人力、財力的支持。
隻有在他有足夠實力時,才能像曆代有作為帝王一樣打壓世家。
“此事朕意已決,諸位愛卿不須爭執。”去了韓全誨的宰相,已經是李曄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