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雲翼見李思安要退走,指揮矛陣壓了上去。
不過這一千騎兵的確驍勇善戰,總能衝破矛陣的空隙。
周雲翼放眼整個戰場,梁軍至少有五千人湧過西岸,建立的陣列,正在與拓跋雲歸激戰。
東岸的梁軍,還在源源不斷的登上浮橋。
若是讓李思安的騎兵回去,則拓跋雲歸前後受敵,必然支撐不住。
周雲翼一個響哨,從後陣緩緩走出一列銀甲騎兵。
周雲翼翻身上馬,接過騎槍,望了望身後的騎兵。
騎兵也在望著他,眼神堅毅而熱切,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
“勝敗在此一舉!”周雲翼揚起長槍。
三千騎兵同時高舉長槍,“殺!”
“殺!殺!殺!”
隨著親兵的呼喊,戰場上所有唐軍都跟著喊了起來。
原本有些萎靡的前陣,忽然就振奮起來。
三千騎兵應聲而出,仿佛唐軍陣列中射出的一支利箭,直插岸邊的梁軍陣列。
梁軍措手不及,直接被貫穿。
三千騎兵如猛虎出匣,從南往北,掃蕩渡過河的梁軍。
拓跋雲歸揮動長矛,大喜道“擊破梁軍!”
剛才還呈膠著的形勢,忽然倒向一邊。
唐軍人人奮勇向前。
就像兩個人打架,防守的一方並不是落於下風,而是在積攢力量,等攻擊的一方疲軟時,忽然擊出一拳。
被矛陣糾纏住李思安和朱友寧吃了一驚,沒想到形勢這麼輕易就被逆轉。
梁軍渡河的兵力本來就少,全靠他們這支騎兵打開局麵,現在他們泥足深陷,梁軍當然抵擋不住。
周雲翼用了將近十個矛陣圍堵他們,目的就是不讓他們回歸本陣,而一旦浮橋被唐軍占領,西岸的梁軍就全成甕中之鱉。
李思安從一看是就沒怎麼看的起唐軍,當年對陣黃巢和秦宗權,他向來都是率領百餘部下,憑借一手飛槊絕技,萬軍叢中取敵將性命,無人能擋。
即使後來成了一軍主將,他依然如此,主將帶頭衝鋒,士卒不敢不拚命,所以李思安往往都是酣暢淋漓的大勝。
隻不過今天,他忽然覺得有些不妙。
“事急矣,將軍當快回本陣!”朱友寧道。
不過李思安顯然不這麼想,他很憤怒,這麼多年,在梁王的兵鋒下,黃巢敗了,秦宗權敗了,時溥敗了,孫儒敗了,天下氣運儘歸汴州,憑什麼唐廷不敗?
“你退回本陣指揮,本將必殺此獠,以泄心頭之恨!”李思安的固執超過了朱友寧的想象,當下也不多說,直接率領本部百餘人,脫離大陣,望著周雲翼衝去。
“你……”朱友寧無可奈何,隻得帶領大隊騎兵往浮橋渡口殺去。
李思安的一百餘騎兵,在混亂的戰場上並不顯眼,唐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朱友寧身上。
人少了,但也更靈活了,李思安最擅長這樣的亂戰,在陣中左衝右突,幾乎無人能擋,不過他對這些蝦兵蟹將沒興趣,隻不過周雲翼也是騎兵,一時半會追不上。
三千養精蓄銳的騎兵,攻擊五千久戰的步軍,自然無往不勝。
周雲翼目光沿著浮橋望向對岸。
梁軍因為先前的優勢都搶著過河,現在又因為突然的敗勢混亂起來。
隻要占領浮橋,西岸的梁軍插翅難飛!
此時還有兩股兵力趕往渡口,拓跋雲歸部和梁軍騎兵。
周雲翼的騎兵掉轉馬頭往回衝,卻見一隻百人梁騎朝自己衝了過來,為首一將,揮著長槊。
還真是陰魂不散,周雲翼並不知道此人就是梁軍大將李思安。
不過也還沒等周雲翼做出反應,從唐軍陣中忽然飛出幾百根長槍,精準的落入李思安騎隊中,霎時間人仰馬翻,一半的騎兵被釘在地上。
就連李思安的戰馬也被釘死。
李思安被摔的七暈八素,整個人被壓在馬下,剛要掙紮起來,一道刀光從他脖子上劃過。
他的部下也大多步了他的後塵。
李嗣周提起李思安的人頭哈哈大笑,“這次我至少升個副指揮使!”
正如李思安一直盯著周雲翼,李嗣周也一直盯著他。
普通的羽箭對他們沒用,李嗣周靈機一動,學起了李思安的投槍殺敵,讓部下斬斷長矛,變成長槍,一直跟在李思安之後。
兩條人腿肯定跑不過四條馬腿。
但李思安在陣列間左衝右突,走的並非一條直線。
這個擅使飛槍的猛將,沒想到自己也死在飛槍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