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身邊的耶律羽之滿臉悲愴,似乎在為契丹人的未來而擔憂。
從選擇跟李曄的大唐爭鋒起,契丹人的命運就已經被注定。
當年的突厥、薛延陀、回鶻何其強盛,還不是在中土的刀矛下分崩離析?
這個時代,隻占據遼東一隅之地的契丹,也遠沒有突厥、薛延陀、回鶻強大。
就在此時,扶餘城城門在衝車的撞擊下轟然倒塌。
唐軍已經發出勝利的呼喊。
不過耶律護之仍不願放棄,各族青壯被契丹甲士驅趕出來,無頭蒼蠅一般衝出,契丹甲士隨後進擊。
人命鋪開了一條血路。
更慘烈的廝殺隨之而來。
如果契丹在馬上打不過唐軍,在地上更打不過。
楊師厚的銀槍效節軍如同熊羆,撕下一片片契丹人的血肉。
契丹人不可謂不英勇,能在潢水兩畔崛起,掃平一個個的對手走到今天,也絕非弱者。
有能耐與大唐拔刀相對,已經說明他們的不凡。
不過這個時代不屬於他們。
當一個完整的中土帝國站起來之後,周邊族群的命運便已注定,敵人們必將顫抖。
此時的中土還未走入大宋的歧途當中。
此時的大唐,還保有秦漢隋唐的勇武之風。
其實即便是大宋,戰力並不差,隻是上層建築太過腐朽無能。
除了趙大,寧無一人是英雄!
扶餘城中的契丹士卒紛紛殺出,試圖與東北麵的阿保機彙合。
到了這一刻,耶律護之終於想清楚了。
可惜太晚了。
李曄為他們打造的枷鎖已經套牢了他們的脖子。
銀槍效節軍死死咬住耶律護之,不給他們任何機會。
此時的扶餘城在誰手中已經沒有意義了。
消滅契丹人的有生力量才是此戰的終極意義。
阿保機似乎也看出了唐軍的企圖,不在衝擊步軍大陣,轉而向北與耶律護之彙合。
戰場上開始混亂起來。
楊師厚令旗招展,後軍前進,魏五郎領三千騎兵快速穿插,繞到北麵高地。
李曄立刻就明白了楊師厚的意圖,居然想把契丹人全部留在扶餘城下的盆地當中。
當真是大手筆。
其實此時唐軍兵力並沒有占據多大優勢,而且契丹人還是騎兵為主,進退自如。
李曄極為讚賞楊師厚的膽略,令呂師周領三千親衛都北進,配合魏五郎封鎖阿保機的退路。
辛四郎不甘寂寞,也請命前陣。
身邊還有百餘親衛,無不是軍中勇士,李曄一甩手,放他去過過癮。
戰場已經不能稱之為戰場,而是屠宰場。
饒是契丹人英勇頑強,在準備充分裝備精良的唐軍麵前,也隻能如羔羊一般被宰殺。
唐軍熟練分割扶餘城中殺出的契丹軍。
如果斬殺耶律曷魯隻是誅心之戰,那麼現在就是誅滅之戰了。
不過到了這一步,契丹人猶在血戰。
投降的不過是室韋人、奚人、渤海人。
曆史上能稱霸天下的種族,果然非比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