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太子之位_苟出一個盛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苟出一個盛唐 > 第五百九十四章 太子之位

第五百九十四章 太子之位(2 / 2)

除了李祐,張清嬋、張清婉姐妹也添了三個公主、兩個皇子。

李曄這些年寶刀未老,為大唐的人口繁衍做出持續不斷的努力。

曆朝曆代換兩個太子儲君,不是稀鬆平常之事?

有皇城司、宣教司在手,李曄對大唐的掌控超過曆代君王。

隻要不動搖民間,朝堂上換幾個人又能如何?

李曄才是這場權力遊戲的主宰。

有張承業帶頭,趙崇凝默許,儲君之位也就定了。

其實現在也沒人能爭的過李禕,朝堂上,有張承業支持,地方上,就連崔源照也向其靠攏,軍中,有淮南係鼎力支持。

連裴家的都啞火了,其他人也就不用說了。

太子之位就這麼定下了。

長安徹底陷入狂歡之中,百姓更關注老李家的傳承。

比他們自己娶媳婦嫁女兒還著急。

這也說明現在的大唐得民心。

詔令傳遍天下,李曄又下令冊封河東夫人裴貞一為皇後,欽天監選了良辰吉日祭告天地、宗廟。

禮部有意把冊封儀式打造成舉國同慶的典範,大辦特辦。

裴家更是風光無限。

李曄全都由著他們,為了讓百姓也高興一把,把全國田賦恢複成十稅一。

漢代田賦三十稅一,但也隻是維持在漢文帝一小段時間,真這麼低的稅率,也不至於百姓賣兒賣女。

還有各種隱形的稅賦,苛捐雜稅,兵役徭役,都是官府老爺一句話的事。

李曄不搞虛的,農牧隻需承擔一成的稅賦,其他的人頭稅、攤派、徭役全部取消。

商稅稍稍高一些,十稅三,隻要領到三司使的牌照,理論上就可以在大唐境內暢通無阻,不用經受層層盤剝。

當然,其實也有隱形稅賦,比如官鹽,就是變相的人頭稅。

絲綢之路的打通,大唐暫時不缺錢,民間若是有活力,大唐自然就財源滾滾了。

兵役也是有的。

每年會在夏冬兩季各有一個月的軍事訓練。

退役將士、青壯必須參加。

特彆是邊境地區,嚴格執行,由兵部主持,皇城司監控,地方官執行,宣教司檢驗,作為地方官員政績的考評。

免稅令一下,真的就是舉國歡騰了。

這些年老天爺也給麵子,沒有出現大旱,幾大產糧區接連豐收,特彆是淮南道、廣東道、廣南道,一年兩熟三熟,糧食源源不絕送入升州,又通過運河運抵關中,漕運逐漸興旺起來,吸收大量勞動力。

沿途的泗、宿、宋、汴、洛陽再度繁榮。

雖說東征的時候耗費不少,不過現在大唐家大業大。

與冊封皇後的禮儀不同,冊封太子就低調多了。

這不僅是李曄的意思,也是張承業的想法。

隻祭拜了天地、宗廟,召見文武百官,其他的一切從簡。

除了皇後、太子,李曄又冊封五名親王。

前廢太子李裕的兩個兒子李洺、李深封渤王、遼王,坐鎮龍泉府與遼陽府。

皇九子李禎,封滇王,坐鎮雲南昆州。

皇十子李祁,封豐王,坐鎮廣南交州。

皇十一子李祜,封潢王,坐鎮遼西臨潢府。

凡入封的皇子,皆有兩千人的精銳衛隊,有參與地方軍機大事之權,不得乾涉地方政務,但可以詢問監督,算是個大唐皇室派出去的觀察員。

吃穿用度,皆有定製,由皇莊供給,與地方無尤。

平原見兩個才十一二歲的侄子要調任邊荒之地,挺著大肚子找李曄理論,要他的父皇換個富庶之地。

若不是見平原大肚子,李曄當場就要嗬斥她婦人之見了。

李洺、李深兩人留在中土才不安全,動不動就卷入爭鬥中,在外麵反而清淨。

不過在平原的一再堅持下,李曄答應在武營畢業,十六歲之後才入封地。

說到武營,再叫武營就不合適了,完全沒有牌麵。

李曄跟張承業、李巨川、趙崇凝商議之後,改為尚學。

趙崇凝親自題詞崇文尚武、國之根本。

趙崇凝畢竟是文人大佬,私心還是有的,李曄改成尚武崇文、國之根本,又在後麵加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八個字,刻成巨碑,立在大明宮之前。

大唐兩京五都,都設有尚學,發掘天下文武人才。

至於太學,就留給儒士們養老,充充牌麵,接納各國的遣唐使。


最新小说: 我老婆是算計得來的 七零軍嫂狠又媚,京圈首長受不了 前世錯付,重生後謝少獨寵我 意亂情迷中:乖,喊聲小舅舅聽 你要勇敢的往前走 快穿:男主是個戀愛腦! 請,卸甲! 廢物皇子開局拒絕係統 重生急診科:係統助力登頂醫學巔峰! 百妖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