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龍河坑的翡翠原石,都能切出龍石種,那玩意兒就跟神龍一般,隻存在於傳說中。
但是,隻有龍河坑的翡翠原石,才有可能切出龍石種。
從目前為止,發現的翡翠敞口,龍河坑是唯一以岩洞形式,龍河也叫龍溝,是猛拱河的一條支流,其所在的緬甸烏龍河流域是全球著名的翡翠產區。
開采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當時進貢給清皇室的“龍石龍種”翡翠就來源於此。
騰衝沈家的那塊龍石種帝王綠,就是那個年代傳下來的。
但是,翡翠這玩意,尤其是翡翠原石,對緬北人來說,就是一種商品而已。
華國的玉文化源遠流長,誕生於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曆史。
從河南南陽獨山玉雕“第一村”的黃山遺址,到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等,玉器在不同的文化遺址中均有出現,且貫穿了中華文明史。
古人將玉的自然特性比附於人的道德品質,形成了“君子比德於玉”的觀念,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說,如“潤澤以溫”代表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代表清正廉潔氣魄等,成為君子應具有的德行典範。
華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具有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征意義。玉器在祭祀、喪葬等方麵有著特殊的作用,被認為能溝通神靈、保護逝者靈魂,如紅山文化中的玉豬龍,被視為圖騰崇拜的象征,良渚文化中的玉琮,是祭祀天地的禮器。
取之於自然,琢磨於帝王宮苑的玉製品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為維係社會統治秩序“禮製”的重要構成部分。不同等級的人使用的玉器在種類、形製、紋飾等方麵都有嚴格規定,如商周時期的玉圭、玉璋等,是貴族身份和權力的象征。
明代《徐霞客遊記》中記載的“翠生石”可能為翡翠。
到了清代,翡翠在宮廷中的地位逐漸上升,雍正時期翡翠常被稱為雲產石,到乾隆朝開始被直呼為翡翠,還有永昌玉、雲南玉等不同叫法,且在民間價格也逐漸攀升。
在清代,翡翠是權利、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官銜的人佩戴不同的翡翠。
櫻花國是一個沒有自己文化底蘊的國家,一直都在剽竊華國。
所以,翡翠作為玉石的一種,實際上早就進入了櫻花國的上層社會,當年櫻花鬼子占據雲省時期,沈家滅門,也是因為這塊翡翠。
換句話說,櫻花皇室和三井家主,早就知道這塊翡翠的神效了。
要不是當年櫻花鬼子敗退的太快,這塊翡翠也不會埋在茫嘎山藏金洞中。
白參謀長不惜屠滅了傣族,也要得到這塊翡翠。
絕對不是想要單純的賺錢,而是想用這塊翡翠,跟櫻花國換取更大的利益。
比如,物資,軍火,甚至在國際上的呼應。
自己權衡緬北,霸占了火石山,曼巴錫礦,甚至覬覦曼相這座更大的礦區。
甚至,連南鄧的重稀土礦都不放過。
早就引起了有心人的警覺!
但這次,給自己下絆子的是誰,三井安康,三井伊雪,還是三井長流.............
五人小隊在叢林中急速穿行,清晨的叢林中起了濃霧,眾人不由自主的加快了速度,全力飛奔。
葉青的計劃是,在天色大亮之前,追上白參謀長統帥的馬隊,否則,就無法在傣族武裝的隊伍發動之前,堵住了他們,一旦讓他們進入營地,或者得到了軍區的接應,自己這百餘人,在無法攜帶重型武器的前提下,根本就掀不起什麼風浪,更彆說虎口奪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