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長官,他已經”
“我說不要開槍,執行命令。”
符秋彤沒有理自己衛隊長的勸阻,堅持了自己的判斷,見長官發話,那些已經快要把扳機按下去的士兵,慢慢把手指抬起,但也僅僅是抬起而已,如果目標仍然繼續朝著符秋彤開槍,那他們就不會如此“客氣”了。
至於為什麼飛行員會攜帶配槍,這種做法由來已久,不管是現世還是血印世界,都延續了這種空軍執行方案。
起初,飛行員所配槍支並非現在這樣是在飛行員逃離遭遇故障或被損毀戰機後落地時才使用,而是作為空中對戰的武器之一,直接在空中射擊對方,當時,專業化的機載航空武器裝備還沒有研發。一些像手榴彈、手擲炸彈這樣的彈藥便被搬上了飛機,用來攻擊地麵目標。麵對敵方幾乎為同等水平的飛機威脅,手槍、步槍以及一些輕機槍,被搬上了飛機,成為較早的“空戰”武器。
雖然這類“空戰”武器的效用不太明顯,但這一點並沒阻擋住當時各國為飛行員配槍做法的延續。
如今,為飛行員配槍已成為各國共識。但配槍用途已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和作戰需求的不同發生了變化。飛行員所配槍支的功能定位早已從直接用於空戰轉變為飛行員迫降、墜機、跳傘之後的自衛。不僅如此,部分國家的飛行員配槍已從以前服務於“生存”向當前突出“生存+戰鬥”功能演變。
手槍是世界各國空軍飛行員配槍中的“常青樹”。它短小精悍、便攜易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出現過“用手槍進行空戰”的戰例。此後,手槍一直是各國空軍飛行員配槍的首選武器,尤其對駕駛艙空間較為狹小的殲擊機來說,手槍一度成為飛行員的不二選擇。不過,此後手槍作為飛行員配槍,已經更多地用於飛行員落地後自衛。
對駕駛艙空間相對較大的運輸機、轟炸機來說,飛行員有條件選擇一些槍身較短的步槍和衝鋒槍作為配槍。和手槍相比,衝鋒槍等武器更有利於跳傘的飛行員在陌生野外環境中生存。
曆史上,一些國家的空軍飛行員配備的步槍,曾被要求采用兩根槍管的設計,一根槍管用來發射步槍彈,另一根槍管用來發射霰彈。為保證飛行員安全,d國甚至為飛行員配備過30三管救生槍,其中就包括兩根可發射霰彈和獨頭彈的槍管。
顯然,選擇這類槍械作為配槍有利於飛行員生存——在落地後能有效地驅趕野獸、打獵充饑,維持一段時間的生存需要。
如今,一些國家為飛行員選擇新配槍時開始將戰鬥功能納入視野。這一方麵是因為在戰爭中,出現了被俘飛行員遭到敵方虐殺的新情況,更多飛行員開始考慮一旦“落難”將選擇頑強抵抗和伺機待援的方式;另一方麵,則是因為以前僅能提供“生存”類功能的配槍,已無法滿足當前飛行員的一些自衛防身需求,迫切需要在槍彈威力方麵有所提升;再一個方麵,是因為隨著直升機大量使用,飛行員需要更多地直麵地麵火力威脅。一旦直升機被擊落,飛行員即便幸存,也需在營救力量抵達前,儘可能地進行自衛戰鬥,從而為獲救贏得寶貴時間。
總之,兩個世界為飛行員配槍共識未變,但所配槍支用途有所改變,那名副駕駛手中的vzr-10型自衛手槍仍舊屬於動能武器,對人類的殺傷效果依舊“堅挺”,當然,對符秋彤的那些裝配了外骨骼裝甲的衛隊隊友來說,這種武器隻要不和中彩票一樣擊中裝甲的薄弱點,那實際作戰中打在身上不說是撓癢癢了,畢竟血印世界的彈藥在設計之初就自帶破甲設計,但在裝甲麵前口徑和動能等級不到一定程度想要“破防”還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大家留心觀察木匠用氣釘槍往木板中打鋼釘的過程,就會發現隨著木匠師傅們的操作,鋼釘一顆顆齊根沒入了厚厚的木板中。大家可能會奇怪,鋼釘怎麼就輕易地打進木板裡麵了呢?這主要是由於氣釘槍給了鋼釘很大的初速和動能,憑借著高速和強大的動能,鋼釘鑽進木板裡麵就非常容易了。
穿甲彈的穿甲原理和鋼釘穿透木板的原理是一樣的。
穿甲彈素以強拱硬鑽而著稱,也就是俗話說的硬碰硬。它主要靠彈丸命中目標時的大動能和本身的高強度擊穿鋼甲。俗話說,“打鐵先得自身硬”。要擊穿目標的裝甲,沒有一副硬朗的身子骨是不行的。因此,穿甲彈的彈丸,都是用比坦克裝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鋼、碳化鎢等材料製成的。穿甲彈個個都長著非常堅硬的腦袋殼(即彈頭),是坦克、裝甲車輛的死對頭。當然,對付混凝土工事,它也照樣當仁不讓。
發射時,穿甲彈丸在膛內高溫高壓氣體作用下,一觸及目標,就會把鋼甲表麵打個凹坑,並且將凹坑底麵的鋼甲像衝塞子一樣給頂出去。這時候,彈丸頭部雖然已經破裂,而彈體在強大慣性力的衝擊下,仍會繼續前衝。當撞擊力達到一定數值時,引信被觸發點燃,就引起了彈丸裝藥的爆炸。這時,在每平方厘米麵積上,可產生數十噸至數百噸的高壓,從而殺傷坦克內的乘員、破壞武器裝備。
現在我們知道,穿甲彈的穿透能力-主要來源於彈丸運動時的動能。而要增大彈丸擊中目標時的動能,就必須提高彈丸的速度。我們現在使用的穿甲彈,除了用長管火炮發射外,還都將彈體做成流線型或長杆形,就是我們常說的脫殼超速穿甲彈。因為脫殼超速穿甲彈的彈丸形狀像支長箭,所以,還有人稱它為箭形超速穿甲彈。脫殼超速穿甲彈的穿甲本領更強。
但為了保護浮空車上無裝甲武裝的長官符秋彤,所有衛隊士兵還是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鬆懈,全力集中在這名“叛變”的副駕駛身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