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是沒錯,可我是打鐵的,弟兄們連武器都不夠用呢,我哪好意思學寫字去。”
鐵匠笑的還挺單純的。
“村長,若是有需要,小生願效犬馬之勞。”
一個書生模樣的人站了出來,手裡拿著一把陳舊的折扇,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
“這位書生請了,你在我溫家溝是做什麼的?”
溫健上下打量了一下書生,感覺有些眼生。
“小生今日聽聞庖隆濤在溫家溝折戟,又聞天下法師出溫家,故而來此一探,看能不能有機會做個法師。”
“哦,我想起來了,你就是那個一心向武的史興學史舉人吧。”
人群中有人一言道破。
那書生也不生氣,對著人群拱手,謙遜一禮“正是小生。”
“當不起您這一禮,史舉人可是咱三橋鎮的傳奇呀。”
溫健有些驚訝的看向史興學。
眼前這年輕人不過二十歲出頭,竟然是位舉人,可真是了不得。
史興學被稱之為傳奇並不假,他的名聲可比春娘要大多了。
自小時,史興學便被冠以神童之稱。
3歲學字,4歲做詩,6歲熟讀六經三禦,11歲參加童生考試,並一舉拿下案首。
之後更是猶如開掛一般,次次考試都是第一,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一躍成為大唐最年輕的舉人老爺。
按理來說,以他的學識,完全可以進入殿試,成為天子欽點的進士。
甚至有可能連中三元,做個狀元,傳一個百年佳話。
隻是恰逢當時長安城外有詭異禍亂,甚至波及到史興學。
他第一次看到法師滅詭異,更見識到了軍人的血性和一往無前。
這給當時年幼的史興學極大的震撼。
從那天起,他毅然決然的放棄科考,想要成為一名護民衛國的法師。
當時也是因為此事,在長安鬨出了很大的風波。
要知道自大唐建國到如今,還從來沒出現過天子欽點殿試學子卻不參加的。
進了殿試那可就是天子門生。
你有才華卻不上殿試,這不是看不起天子門生這稱號?
說嚴重了,那可是藐視君威,夷三族都是有可能的。
當今聖人為此震怒,特意讓人把他押到殿上。
見他是個麵容俊朗的少年,心中火氣便消了三分。
又聽聞史興學放棄殿試的原因,頓時哭笑不得。
勸慰再三無果,皇帝又憐惜他才華,於是從輕發落,隻打了二十大板。
可投筆從戎並沒有帶來他想要的結果。
首先是法師方麵,他一點天賦都沒有。
縱然長安法師如雲,可一看他年紀,就沒一個不搖頭的。
法師都是從兩三歲開始打基礎,四五歲時開始修煉。
七八歲之後再學,幾乎不可能有什麼發展。
更何況史興學當時已經十二歲。
確定這條路走不了,他又咬牙選擇從軍。
可軍隊並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進入的。
一來他年紀太小,二來他沒那個武學根骨。
這樣的人要是同意他從軍,那就等於給詭異送口糧呢。
接連碰壁的史興學也不氣餒,聽聞文人也有可能培養出浩然正氣,一樣能夠上陣殺敵。
於是他決定雙管齊下,回到老家三橋鎮,一邊鍛煉身體,一邊拚命研讀學習。
隻為有一天能滿足某一個條件,做個手刃詭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