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再起!
這是林間的一片空地。
道路旁,有著一個竹亭,亭內,有著數人。
軍侯丁峻三十出頭,頭上係著葛巾,穿著絹麻長袍,腰間係著一條黑帶,穿著打扮和周圍的同僚很是不同。
夕照穿林而入,掛在亭子一角,丁峻眯著眼睛,輕輕捋著下頜的胡須,那細長的眼睛內,跳躍著熾熱的情緒。
機會來了!
知曉這一次是少將軍劉封前來杜亭負責屯田練兵剿匪之後,丁峻心生狂喜,蹉跎了三十年,終於出現了能讓他飛黃騰達更進一步的機會,他在內心暗暗發誓,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
對一個默默無名的寒門子弟來說,哪怕是在這亂世,要想出人頭地,也是何其難矣!
在漢朝,家中有著經義傳承,對經義有著獨家見解的才算是名門,比如潁川苟氏,辛氏等,如果,在朝堂上還有著強大的勢力,例如四世三公的袁氏,弘農楊氏等,又稱之為門閥。
群雄逐鹿之初,關東之地,其實就是二袁相爭。
袁紹和袁術這兩兄弟是各自勢力集團的旗幟,比如袁術就和幽州公孫瓚結盟,而那時候,現在如日中天的曹公不過是袁紹的盟友兼打手,直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方才和袁紹撕破臉。
曹操起兵之初,獲得曹家和夏侯家的支持,隨隨便便也就有著部曲上千,士卒上萬,哪怕被徐榮擊潰全軍覆沒,轉頭回到家鄉,又很快拉起了人馬,這樣強大的根基,也隻能給袁紹當小弟。
而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皇叔劉備,一開始不過是屌絲,若非有著拜師盧植這層關係,就連給公孫瓚當小弟也不夠格。
征戰多年之後方才當了平原相,當孔融派太史慈向他求救時,竟然歎曰,孔北海也知我劉備?
完全是靠著個人魅力,方才有著一群人跟隨著他。
也是因為自身缺乏雄厚的根基,幾上幾下,如今,妻離子散,隻能寄人籬下。
可見,在這世道,門第的重要性。
丁峻,字子高,南陽郡新野人。
準確地說,他就是杜亭本地人。
杜亭,顧名思義,是杜氏宗族的地盤,杜氏是一個大族,雖然算不得名門,卻也是當地土豪,有著自己的鄔堡,鄔堡周圍,方圓數百裡田地都是杜氏家族的地盤,而丁氏,不過是杜氏附庸。
這就是所謂寒門。
比起大字不識一個的黔首,寒門子弟有著機會讀書識字,隻是,因為對經義的解釋權掌握在名門世家手中,再加上,要想在漢帝國當官,須得舉孝廉,也就是需要人推舉,這個權力是掌握在世家手中。
劉備雖然出身不高,好歹也是皇族血脈,其祖父也曾經被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他隻是早年喪父,方才家道中落,隻是,因為宗族的關係,好歹還是有著人脈,要不然,也不可能被盧植收入門下。
有著拜師盧植的這個機會,他才認識了公孫瓚,也擁有了一定的人脈,要不然,當初在徐州,陶謙病逝之後,徐州的那些豪族也不可能迎他入駐,讓他成為州牧,畢竟,經學大家鄭玄乃是盧植的師弟,他們都拜馬融為師。
和劉備相比,丁峻才是真正的寒門出身。
這類出身的人最為痛苦。
如果是大字不識一個的黔首,懵懵懂懂的出生,隨波逐流地活著,對於命運隻能被動接受,然後,懵懵懂懂地死去,那樣的話,反倒沒有那麼痛苦,無知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種幸福。
偏偏是丁峻這樣的出身,讀過幾本書,識得不少字,對人生和世界有著自己的看法,也就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然而,就像身前有著一道天塹,他所有的努力都隻能是徒勞。
根本就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如此,也就有著憤怒,有著痛苦,有著絕望!
年輕的時候,丁峻有去襄陽遊學,想要增廣見聞,與此同時,也想增加自己的人脈,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很早就知道該怎樣成為名士,無非是相互吹捧,從孝義,從誌向等出發,以一個個小故事展開,流傳開去。
然而,他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不會有人和他合作,彆說是讓那些所謂的名士吹捧,就連他主動去吹捧其他人,彆人也不會接受。
甚至,會覺得受到了侮辱。
他不屬於那個圈子,因為他沒有那個資格。
一旦見麵,相互間往往就會詢問出身門第。
新野丁氏?
彆說丁氏,就連杜氏出身的子弟也隻能徘徊在那個圈子外圍,負責吹捧他人,即便如此,仍然與有榮焉。
在那些大族出身的子弟眼中,他也就和路邊的黔首一般無二。
像他這樣出身的人,運氣好一點,或許能夠成為官府小吏,負責一些具體的行政事務,當賬房,當跑腿……
前提是必須拜入某人門下,稱某人為主公。
那個某人或許隻是官府中的一個小小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