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再起!
八月初,暑氣猶存。
一座塢堡建在小山下,小河邊。
準確地說,整座小山都是建築,小河則是天然的護城河,出了塢堡,過了吊橋,河對岸乃是一大片的莊稼地,田裡的莊稼以小麥為主,金黃色的麥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風一吹,金色麥浪隨風起伏,煞是好看。
莊稼地建有水渠,像蛛網一般,有著這水渠,用從河裡抽上來的水來灌溉莊稼,也就非常方便。
天下大亂,很難得還有著這般景象。
這塢堡,這莊稼地,全都是譚氏家族所有。
此時,譚家堡的主人譚林正在河邊垂釣,他穿著布衣,頭戴鬥笠,坐在河邊林蔭下的青石上,拿著一根釣竿正在垂釣。
譚林,字長青,眾人皆稱長青公不表。
譚長青,也曾去過洛陽遊學,舉過孝廉,雖不曾出仕,卻也有著一定的名聲。
在湖陽,譚家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家族。
在洛陽遊學的時候,譚林和蔡瑁蔡德珪關係親密。
蔡瑁的姑姑嫁給了太尉張溫,長姐是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的夫人,二姐嫁給了劉表為繼室,生了一個孩子叫劉琮。
譚林比蔡瑁年長幾歲,蔡瑁視其為兄。
在洛陽的時候,蔡瑁和曹操關係不錯,經常隨著二袁一起在城中廝混,譚林在蔡瑁的引薦下,也和曹操有著交情。
不過,那時候譚林眼中是沒有曹操的,他更敬佩四世三公的袁家,在二袁中,又選擇了嫡子出身的袁術袁公路,在何進征召董卓的西涼軍進入洛陽之前,因為服喪,譚林離開了洛陽,返回了湖陽。
現在,他是譚家的族長。
他的兒子就是在曹魏效力的譚朗。
釣竿垂在河麵上,有著絲線落下,河麵漂浮著蘆葦所做的浮子,譚林的視線雖然落在上麵,卻像是落在某個未知的地方。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長青公最不喜歡的就是釣魚。
然而,每當他對某些事情猶豫不決,又或者心氣難平的時候,他就會拿著釣竿來到這固定的垂釣地點坐著垂釣。
垂釣所花的時間不等,跟要解決的問題難易程度有關。
有時候,坐上一刻鐘他便會起身,有時候則會在河邊坐上大半宿,甚至枯坐一整晚的時候都有。
“哎!”
歎了歎氣,譚林眨了眨眼。
豪強的族長其實不好當,特彆是譚家這種情況,要想左右逢源,須得絞儘腦汁,每一步都必須走得極其的小心,一個不慎,也就有著身死族滅的危險,哪怕,他和蔡瑁有著交情。
很多時候,在大族的利益之間,個人的交情並沒有卵用。
一直以來,譚家都在支持胡氏兄弟,將軍械糧草等物資送給對方,之所以這樣做,有著兩個原因。
第一自然是支持兒子譚朗的工作。
彆看譚朗的官職不高,掌握的權力卻不小,如果不在情報部門工作的話,調任到地方任職,最起碼也會是一縣之長。
第二當然是下注。
譚家不是田間地頭的賤民,那些賤民不知天時,不明經義,對天下大勢懵懂不知,像譚林這樣的人物,乃是這時代稍有的精英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