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再起!
造紙術!
四大發明之一,中華文明搖籃下產生的瑰寶。
紙張取代帛,取代竹簡成為書寫工具之後,文明和知識的傳播也就向前跨出了一大步,讓文化和知識不再掌握在極少數精英的手中。
某種程度上,戰爭雖然對世家大族形成了一定的打擊,真正把千年不變的世家門閥推下神壇的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比如造紙術,印刷術等等,當人們接受教育的成本變得不再昂貴的時候,知識也就傳播了出去,不再壟斷在世襲家族手中。
大部分曆史寫手,在寫穿越曆史的時候,都會涉及到造紙術。
尤其是主角穿越到魏晉隋唐時期,造紙術還處在起始階段的時候,必定會涉及到這方麵的內容。
造紙術,印刷術,燒陶製漆,燒玻璃……
在成為寫手前,他是一個非常喜歡看書的讀者,小時候看連環畫,讀書期間看武俠小說,在南方打工的時候,圖書館就像是另一個工作地點,當網絡興起,互聯網上什麼都有之後,他又沉迷在網絡小說中。
架空穿越曆史小說算是他的喜好之一,一開始,看到主角靠著造紙術之類的發家致富推動社會進步,還看得精精有味,後來,看過的書太多了,再見到類似的描述,如果沒有什麼新意和邏輯的話,也就會果斷點右上角的叉。
一種美食哪怕再好吃,若是天天吃,也會厭煩。
何況,大多數時候,類似的書不但稱不上美食,甚至,可以說就是屎。
沒人喜歡吃屎。
然而,當他踏入這一行,成為撲街曆史寫手之後,他卻發現自己變成了以前厭惡的那種寫手,也開始拿屎去喂讀者。
當你塑造的主角處在那個時期的時候,除非隻想苟活,若是想要改變世界,也就必須走這一步。
讓造紙術變得更加完善,讓紙張變得更加廉價,很快推行天下,如此,也就能推動人類社會向前邁出一大步。
所以,劉封熟悉各種造紙術。
無論是用漁網桑麻樹皮,還是竹木破布等等。
非常自然的,劉封也就在杜亭搞了一個秘密基地,把幾個人身關係完全依附於他的少年人放了進去,然後,他手把手地教導那些家夥如何造紙。
最遲在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
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麵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隻用於包裝。
到了東漢,宦官蔡倫完善了造紙流程,如此,產生了所謂的蔡侯紙。
這個造紙流程如下。
首先是分離,也就是讓原料在堿液中浸或蒸煮,使其分散,產生了纖維,這纖維也就是紙張的初始原料。
所謂堿液,也就是草木灰和石灰水。
在古埃及,也有所謂的莎草紙,和我們的造紙術相比,也就是在堿液這一關,他們沒有利用堿液分離纖維的這個流程。
獲得纖維之後,也就是第二道工序。
也就是打漿。
所謂打漿乃是利用割和捶搗的方法來切斷纖維,並使纖維變得像掃帚一般,形成了紙漿。
如此,也就進入第三步——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