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再起!
曹操在許都給部屬統一思想後不久,便有官員上表要求廢除三公,恢複西漢的丞相一職,稱唯有如此方才能令出一門,早日鏟平叛賊,重回盛世。
隨後,一群重臣紛紛上書,表示讚成。
所謂上書,其實隻是一個說法。
皇權式微,皇帝劉協根本就不能隨意看到奏折,相比較幾次大清洗大屠殺之前,他的權力要小了很多,那時候,還有著保皇黨,那些家夥雖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然而,他作為旗幟,多少還是有著一定的話語權。
可惜,在和曹操的權力鬥爭中,保皇黨紛紛敗下陣來,外戚被殺,皇後被處死,他這個皇帝,什麼也做不到,可謂無能之極。
後來,迎娶曹操女兒做皇後之後,整個皇宮更是被曹氏集團牢牢掌控,也就是說,皇帝已經變成了一個傀儡,他隻能看曹操想要讓他看的,想要讓他蓋章的奏折,至於,私下的上書,再來一次衣帶詔之類的,隻能是幻想。
朝堂之上議事,他端坐在龍椅上,不過是一尊雕像。
真正主持朝堂議事的是坐在左邊第一位的曹操,很多事情其實在曹操的幕中就已經定下了,某些需要皇漢旗幟的決定這才會拿到朝堂議事上來說,不過是走過場。
比如廢除三公,重建丞相製度。
有人在朝堂上提出了這個建議。
劉協心中一驚,忍不住緊握了一下拳頭,這還是他第一次聽聞,整個朝堂,無論宮中還是府中,哪怕是有著心向他的官員,卻也不敢把這種傾向暴露出來。
現在,他不過是個睜眼瞎子,一個有耳的聾子。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心中不由升起了一絲悲涼。
隻是,劉協的表情控製得很好,就連眼神都沒有什麼變化。
那個官員說出這建議之後,接下來,大半個朝堂都躁動起來,人人出列,紛紛附和,曹操自然站出來說不可,接下來,就有人引經據典,來闡述這樣做的好處,以及不設立丞相的危害,好像曹操若是不擔任丞相一職,天下將會傾覆,江山將會破碎,生民將會悲號而死……
孟德不出,蒼生嗚呼啊!
這時候,劉協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旁觀者,就像是在看一出大戲,他知道,自己隻能扮演這個角色,除此之外,什麼也不能做。
隻要稍有一點逾越,在彆人看來,不那麼循規蹈矩,自己就算是不會受到什麼傷害,自己平時稍微親近的人也就會莫名其妙地消失。
是的,劉協若是做出什麼不妥的舉動,受到傷害的就是他親近以及主動親近他的人。
一旦有人和他走得太近,下場都不會太好。
所以,哪怕是服侍他的那些小黃門,都是抱著公事公辦的態度,不敢和他有親密接觸,如果有,必定也是彆有居心,為某人服務。
久而久之,他也就成為了不動聲色的木偶。
一座擺在神壇上的泥塑雕像。
唯有如此,才能活得長久。
他現在仍然記得很多年前,他還是陳留王的時候,他的那個兄長是如何被人從皇帝寶座上趕下來的,哪怕兄長忍氣吞聲,什麼也沒有做,最後,也是被人鳩殺,那個時候,他也就知道,哪怕他姓劉,哪怕他是皇帝,其實活得不如路邊的一條狗。
至少,狗有自由!
就在劉協浮想聯翩的時候,朝堂上已經有了公議,所有人都統一廢除三公,哪怕現在三公位置上的家夥也點頭同意,最後,曹操也沒有再推辭。
如此,曹操也就成為了大漢丞相。
接下來,又是一樁大事。
那就是出兵南下鏟除不臣。
這個不臣指的是荊州劉表,東吳孫權,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等割據的軍閥。
其他那些人,劉協並不是很了解,不過,他知道劉表,在他的印象中,這一位劉姓皇族並非那種野心叵測的人物,身為荊州牧,對朝廷卻是頗為忠心的。
要知道,哪怕他被西涼軍閥控製的時候,荊州也依舊會向長安輸送錢糧,也會向宮廷輸送應用之物,也有專門送給他這個皇帝的貴重禮物。
這之後,劉表也不曾像其他那些軍閥一樣,發動大軍征戰四方,搶奪地盤。
身為荊州牧,他隻是固守荊州,安分守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