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滅李氏全府,隻是閻可義當下的第一個目標,青鸞衛給的條件雖高,但若是自身實力達不到,那麼條件也有可能縮水。
因此,在北邊防禦乾朝的楊大甫,西麵防禦高平莫氏的羅成耀,南麵防禦阮氏的張道瀛,這三人,是閻可義必須籠絡的人。
而這三人,除了楊大甫一直和閻可義關係不睦外,羅成耀與張道瀛和閻可義的關係尚可,且此二人手中兵力並不算太多,閻可義認為,此二人投靠自己的問題不大,至少,這兩人不可能投降莫氏,或阮氏。
唯有楊大甫,閻可義擔心其直接向乾朝投降,屆時北麵防禦大開,乾朝大軍直接南下,那升龍府可就無險可守了。
而且,因為乾朝的威脅最大,李成棟布置在北麵的兵力最為雄厚,幾乎是李部中近半的兵力,足有四萬餘人,而在楊大甫上任之前,他閻可義一直是這支軍隊的主將。
不過,楊大甫和吳文獻的關係挺好,因此,閻可義在控製升龍府後,派遣吳文獻前去聯絡楊大甫,希望能夠穩住他。
閻可義雖然擔心楊大甫,不過其實閻可義並未有太大的危機感,因為,在那支軍隊中,很多都是經他閻可義之手,才提拔起來的部將,皆時,楊大甫有吳文獻安撫,部下則有自己的親令,大事何愁不定,屆時,裂土封王,他閻家,也要出一個王侯了。
……………………
而升龍府的大變,隨著時間的發酵,很快就傳入了楊大甫的耳中,當時楊大甫的正在營帳中悠閒地翻閱著兵書。
得知驚變後,楊大甫先是一愣,隨即臉色變得凝重起來,手中的兵書不自覺地滑落至案幾上。
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消息傳開,軍中必然人心惶惶,而自己的處境也將變得極為危險,他可是一直和閻可義關係不睦。
楊大甫略一思索,隨後,他立刻下令封鎖所有消息,並嚴禁任何人進出軍營。
緊接著,楊大甫又以商議軍情為由,派人火速召集軍中所有部將前來中軍大帳,部將們接到命令,雖心中疑惑,但不敢違抗,紛紛放下手中事務,匆忙趕來。
待眾人到齊,中軍大帳內,眾將正在隨意的閒聊,絲毫不知升龍驚變,直到楊大甫麵色陰沉的來到帳中,氣氛才變的有些沉悶。
待楊大甫坐在主位上,目光緩緩掃過眾人,他才緩緩開口道:“諸位,升龍府發生了大變故,有賊人篡逆,以致大帥被害身亡。”
部將們聽聞此言,頓時一陣騷動,所有人的臉色皆是一變,眾人不知,如今的升龍城中,究竟是何情況。
楊大甫臉色不善,語氣陰冷的說道:“今日召集大家,就是要共商應對之策,但在此之前,我要清理門戶!”說罷,他喊一聲“來人!”
頓時數十名親衛手持利刃,蜂擁而進,立刻就將大帳中,填的滿滿當當,所有部將的身後,都有幾名楊大甫的親衛。
有部將壯著膽子問道:“楊將軍,這是何意?大帥遇害,我等毫不知情啊?”
楊大甫站起身來,大聲喝道:“閻可義這個狗賊,不僅是殺了大帥,便連大帥所有的家眷,子嗣,全部殺害,今日,本將就要替大帥複仇!”
隨後,楊大甫一個又一個名字喊出,每喊一個名字,就有一人被當場斬殺,雖有人試圖反抗,但手中無刀,如何是有備而來,楊大甫親衛的對手。
良久之後,原本乾淨整潔的大帳,此刻已經是一片血汙,大帳中超過六成的部將被斬殺,這些人,皆是閻可義的親手提拔起來的部下,其中或許有誤殺,但現在的楊大甫已經顧不了許多。
楊大甫重新坐下,看著稀稀落落的部將,冷聲道:“賊人皆已授首,本將知道,爾等或許有在閻賊部下聽令行事,但本將既往不咎,旦有違逆者,本將嚴懲不貸!”
部將們紛紛低頭,不敢直視楊大甫的目光,齊聲應道:“願聽將軍吩咐!”
在部將驚魂未定的離開後,楊大甫心中的野心,猶如野草般,迎風而生,李成棟在,楊大甫從未想過其他東西,但現在,李成棟死了,便了他的子嗣都死了,他如今手握四萬大軍,是如今安南勢力中,最強大的一股,他憑什麼聽閻可義的。
至於閻可義擔心楊大甫直接投靠乾朝,這個念頭是有在楊大甫的腦子中轉了一圈,不過,這個選擇,楊大甫覺得,隻有在自己走投無路時,才會選擇,而自己,現在的路太多了,而且,看起來更光明,更好走。
楊大甫殺了軍中高級部將後,並未停下腳步,轉而是對中層軍官發動了大清洗,短短四五日的時間裡,足有三百餘軍官被殺,因此而引發的兵變足有二十餘起,不過,楊大甫本人是軍中悍將,每次皆被楊大甫親率親衛給平息。
直到軍中大清洗不久後,吳文獻才施施然的來到軍營中,而吳文獻一進營就感覺不對,軍中的士氣,士兵的臉色,都很不對勁,而更重要的是,這股血腥氣太明顯了。
吳文獻忽然覺得自己答應來找楊大甫,可能是有些托大了,這等兵變大事,一點點的情誼怎麼能攔的住,他閻可義也是托大了,以為自己對北麵大營還能把控的住,結果呢,這種情況,一看就是已經發生了大清洗。
果然,隨著吳文獻進入軍中大帳,一見到楊大甫,吳文獻剛露出笑臉,準備寒暄兩句,結果話還沒說出口,楊大甫那冰冷的話就撲麵而來。
楊大甫冷冷道:“聽說就是你和閻賊,共同出手,刺殺大帥,還殺了大帥全家!”
喜歡南明義軍請大家收藏:南明義軍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