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殿徐逸!
京城九回,張燈結彩。
後天就是國主三十大壽,舉國同慶。
所有天龍人,對現任國主都還是比較滿意的。
三十歲而立之年,國主勵精圖治,造福於民,是聖明之君。
四方王者坐鎮邊防,守護天龍安危,國主坐鎮京城,謀百姓福利,怎麼看,都是一副開創盛世的局麵。
但是現在,出現了一些非議。
起因就在於三公之一的易公被徐逸送去了刑部大牢。
三朝老臣功勞自然不小,國主都很重視和愛戴易公。
南王又有什麼資格讓他入獄?
即便南王站了理字,也不該如此。
而另一部分人,則覺得南王做得對。
一塵在南疆所付出的血汗,立下的如山功勞,眾人敬服。
他遭受到不公待遇,被易公的孫子欺壓多年,連自己著作的書籍,都被冠上易少農的名字,這在旁人看來,簡直是奇恥大辱,是能以命相拚的血海深仇。
易公位高權重,卻縱容自己孫子欺壓殘害英雄,就是該入獄清醒清醒。
反對方又說易少農已經被南王斬殺,算是報了仇,為何還牽連易公?易公的功勞豈是一個一塵能夠比擬?他又是高壽老人,萬一經不住折騰,死在獄中怎麼辦?南王這殘害三朝重臣的罪名也洗不清。
讚成方就抓住一塵功勞為何不能與易公相比來進行反駁,說聖賢者雖然是教化世人,遞進文明,但真到生死關頭,還不是武將拋頭顱灑熱血,才捍衛了天龍的安全。
蒼茫是南疆一刀一槍打下來的,而不是所謂的讀書人三寸筆鋒就寫下來的。
事情越演越烈,這場風波從京城為,蔓延至整個天龍國,但凡是個人,都想開口說說自己的觀點。
而後,事情的起因,已經不再重要。
逐漸的,演變成了文臣武將之間孰輕孰重的問題。
這一刻,直指天龍核心。
讀書人大書特書,無論是腐儒還是真正的聖賢子,都發表核心觀點,武不救國。
武將們不服氣了,紛紛讓讀書人上戰場去試試,看他們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憑借聖賢書,能不能喝退百萬軍。
天龍百官,紛紛嗬斥匹夫之說。
天龍百將,怒罵文人隻能逞口舌。
於天龍國主壽宴的前一天,京城亂得像是一鍋粥。
甚至,北曌天王沈卓,都不得不在北境公開說話文臣武將各有職責,有人故意挑起文武之爭,萬望天龍百姓不受妖言惑眾。
對於沈卓的話,眾人還是服氣的。
當今天龍唯一的天王,二十多年不踏出北境一步,天龍人心中的一座泰山。
有他說話,文武之爭,就很快熄滅了下去。
畢竟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知曉單憑文或者武,都撐不住國泰明安。
外武內文,親密合作,才是共存之道。
國賓樓。
蒼茫國公主季鳳華,咬牙切齒。
她好不容易挑起天龍文武之爭,卻被一個北曌天王一番話就給壓下來了。
“這天龍國,文豐武強,我蒼茫確實比不了。”季空歎了口氣。
天龍國主英明,坐鎮京城。
還有個北曌天王沈卓,是天龍人的精神支柱。
這二人,就是天龍的兩根撐天之柱,任何一人,都足以安定天龍。
更何況,還異軍突起一個南疆之王,用兵如神,百萬軍揮斥方遒,如臂使指。
季鳳華咬牙切齒“如今看來,就這個南王最好利用,他雖然武力強悍,用兵如神,但為人太桀驁,不懂低調和謙遜,更不懂什麼叫藏鋒,恃才傲物,居功自傲,隻有從他身上最好下手。”
“本王覺得這個徐牧天,恐怕不是你想的那種人。”季空道。
季鳳華問“皇叔你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