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準備期間,就是那兩分鐘——兩分鐘內必須要有玩家上台成為「戲神」。
而遊戲真正開始是在好戲開場之後,在好戲開場之前,存在一段明暗交替的最終準備時間。
規則中所說的是,在準備期間,如果玩家主動上台就會成為萬眾矚目的戲神,但並沒有說一定隻能存在一位「戲神」!
林朔:“規則中還提到,玩家所需模仿的是台上這位戲神的動作。你們仔細想想,如果戲神在同一時間有且僅有一位的話,為什麼偏還要加上“台上”這個定語?直接說模仿戲神不就行了麼?”
“所以,你的意思是……”
”好戲即將開場前的那幾秒內,玩家失去了聽覺和視覺。在這種情況下,台下的玩家們自然不敢亂動,而上台的那位戲神則需要和戲服進行融合,更是無法動彈。”
“那麼,假如有一個人提前就瞄好了台階的位置,大概計算好了自己要跨步的距離,趁黑下來後立刻衝上戲台,再折返跑回——如此,他就將成為台下的第二位戲神。”
“並且,由於他沒有穿戲服,因而也不會受到戲服的負麵影響,可以說是完美繼承了戲神的能力,同時還避免了相關的缺陷。”
“……”
幾人對視一眼。
“換而言之,【作為戲神,需承擔一定風險】這句話其實是雙關語。這份風險表麵僅指戲神下台後會陷入虛弱,同時也指如果有玩家想利用規則2作妖,一旦被發現,肯定會被其他玩家群起而伐之,這同樣也可以看作是風險。”
”因為,如果一直這樣做下去的話,難免會被其他玩家發現端倪。所以,他需要想一個辦法,讓自己淡出大家的視野。”
“於是,他選擇的辦法便是——偽裝死亡。”
“這是個好辦法,但卻存在固有缺陷。因為偽裝死亡的本質目的是為在避免被人懷疑的前提下殺人,可殺人就必須要移動,一旦移動,就不可能百分百回到起初位置。如果被人發現屍體移動,很容易就會懷疑是詐死。”
“所以,在此之前,他需要給玩家打一劑預防針,讓他們認為在這個遊戲裡屍體確實有可能會移動。”
“對比,他並不需要處心積慮地設計出一個合乎情理的理由,他隻需要建立這樣一個模糊的共識,這就夠了。”
“於是,第一輪,他首先殺死了瘦削男。接著,又趁第二次黑暗降臨時拖拽他的屍體。如此一來,他計劃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發現屍體移動後,我們一定會聯想到假死或詐屍,必然會仔細檢查死者的生命體征。但由於瘦削男確實是死了,所以我們不可能看出端倪。有了前車之鑒,後續哪怕再發現屍體移動,也不會再感覺奇怪,再次仔細檢查的可能性很低。”
“確實,你分析的有道理,”陳歲歲忍不住問:“可是,詐死具體需要怎麼操作?現場任何一具屍體身上都有不少鮮血,這可是實實在在的血液的味道,這是做不了假的。”
“沒錯,鮮血做不了假。但我剛才說過了,凶手是上一輪的老玩家,意味著他早在這次遊戲正式開始前,就想好了要用這種方式來血腥地贏下遊戲。所以,他可以提前準備好血袋藏在衣服裡。需要的時候紮破血袋,血就會流出來。”
“要想做到這一點,太瘦肯定不行,東西塞進去容易被發現,所以……”
他的目光挪動,最終放在第二輪死亡的胖子身上。
”你們仔細看看,在死後,他的體型…是否要比活著的時候,縮水了幾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