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林朔這麼一說,大家都來了興趣,王子銘好奇“你打算怎麼做?”
“方法很簡單。”
說著,林朔將帶來的紙筆分發了下去,確保每人一張紙、一支筆。
“規則公布後,我們所有正常屬於人類陣營的玩家在獲得特定職業的同時,也得到了一個特彆任務。假如我們中的一個人不屬於人類陣營,那麼這個人要麼收不到任務,要麼就是任務內容與我們人類陣營玩家任務內容大體相悖。”
“因此,我提議,接下來我們主動將自己的任務內容寫在這張紙上,所有人寫完後統一進行比對。通過這種方式,也許可以迅速發現端倪、找準目標。”
“一分鐘應該夠了吧?”
他如此說道。
聽完,大家對視一眼,最後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
為避免抄襲偷看,大家分散開來。這兒一共十多張自習桌,一人一桌,確保能各寫各的——
開始動筆。
作為提議的發起者,按理說林朔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撇清了嫌疑,但他沒有給自己搞特殊,同樣拿了紙筆打開筆帽準備動筆……
當然,沒什麼好寫的,因為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特彆任務。
實際上,這個計劃對於在場所有人類玩家而言都是陽謀,一眼就能看出用意,隻有對於與他們視野不一致的非人玩家來說才是陰謀!
首先,所謂「陣營」的說法其實隻是他為了方便講述而提出的一個假設,因為規則中隻是標明了人類身份,並沒有提及陣營相關的內容。隻不過,從目前已知情況來看,很可能存在陣營博弈。
那麼,在這種博弈中,人類陣營顯然擁有數量優勢,是處於明麵的一方,非人玩家則處於暗麵。身處暗麵,所知的規則一定和人類玩家存在差異,且大概率會接到特殊的任務內容,因為這種類似臥底的玩法按理說一定是任務驅動型。
也正因為他得到了特殊任務,反過來思考,也可能會認為人類這邊也收到了什麼任務,從而引發胡思亂想。
當然,如果這個人足夠聰明,其實可以想到更多正是因為這種明麵和暗麵的關係,導致雙方必然會出現一定信息差。在有信息差的情況下,再單獨給人類玩家分發一些任務,某種程度上來可能引起懷疑…或者說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提醒。
因為,既然是陣營戰,這個特殊任務的目的就肯定是為了強化本陣營或削弱對方陣營。如此一來,稍加反推就可能發現端倪。
這就好比玩劇本殺,起初每個人都拿到了身份牌,倘若後續任務單純隻是和自己有關,譬如欺騙其他玩家或找到某某真相之類,就還好;但如果任務內容和其他玩家出現強相關,譬如需要針對某個人或者保護某個人,就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後期可能會發展成拉幫結派的陣營戰。
從這個角度來說,係統在總規則中直接給人類玩家派任務的概率應該不高。
當然,為了更大概率誘騙對手,林朔故意在言語上進行誘騙——
「一分鐘應該夠了吧?」
這句話的潛台詞其實是對我個人而言,我所需要寫下的內容最多一分鐘就能寫完。你們呢?
然後,其他人也點了頭,意思是我們的任務內容也不多,一分鐘就足夠寫清楚了。
言語間的煙霧彈,能夠迷惑對手的視野。
當然,即便最後沒能騙到,待會兒前一兩個交卷的玩家的身份大概率沒有問題。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遇到這種情況時眾人中間的異類不可能敢搶在第一個交卷,要麼故意將自己藏在中間,要麼因為思考太多導致耗時過長落在最後。
四十多秒的時候,王子銘首先站了起來,第二名是陸萱,第三名是易墨,第四名是仇馨予。
錢國跟甄希希基本是卡著一分鐘的點起的身,將自己的答題稿紙鋪蓋著放在了規定的桌上。
林朔是最後一個交卷的,當然,因為他是發起者,不可能自己挖坑埋自己,所以他的行為沒有推敲分析的必要。
答案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