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表姑娘要造反!
殿上,李淨宇整治江南一帶河道的建言,被絕大多數大臣反對,反對的理由也正是他們之前預想的。
一是錢,二是沒必要。
李淨宇一一駁斥,可在皇帝一句“國庫空虛”之下,他縱然將所有人辯得啞口無言,也無濟於事。
立太子的事,也被提出。
“眾愛卿以為,當立何人?”
即便人人心中都有一個人選,在皇帝發文時,也不會有人傻到冒頭。
皇帝語氣平和,直接點名。
中書侍郎顧廷燁。
“單純從這三年來傳回京中,關於兩位皇子的事跡來看,靖王殿下能沉下心專注於河道治理,冒著嚴寒酷暑,不辭辛勞地在野地奔波,實屬難得。睿王殿下則聰敏睿智,急民之所急,得百姓推崇愛戴。臣以為,兩位皇子各有所長,無論誰為太子,都將是盛朝百姓之福。”
“顧愛卿,朕問的,是哪位皇兒能擔大任。”
“臣惶恐。”顧廷燁深深彎腰請罪。
皇帝在眾臣中掃視一圈,“你們也認為兩位皇兒才能不相上下?”
眾大臣低垂著頭,一個個嘴巴閉得緊,眼睛卻滴溜溜轉著打量旁邊的人。
“盛朝曆代以來,為帝者均是有能者居之,既然眾位愛卿都認為兩位皇兒才學相當,那麼朕便遵循這民間規矩,立長,冊立我兒淨宇為……”
“皇上,臣有本奏。”一個大臣突然趔趄出列,隻能順勢跪地高呼。
“準。”
“啟稟聖上,三年以來,睿王殿下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為百姓做下許多好事,得到一片讚頌之聲。靖王殿下卻看不到任何實績,隻有這厚厚一本江南河道治理的方略,這東西是好是壞,有用無用全無評判,是以,臣以為,睿王殿下才是做實事的人。”
“你的意思是睿王更適合擔當太子?”
“是。”已經被踢出列,那大臣索性豁出去。
“你們呢?怎麼認為的?”皇帝的聲音始終不緊不慢,不高不低。
眾大臣摸不透皇帝的心思,不敢妄自表態,一個個異口同聲,“臣謹遵聖上旨意。”
換句話說,你說誰當太子,誰就是太子。
“這天下是我李家的天下,治理卻得眾愛卿同心協力才行,朕雖貴為天子,卻也不好選一個你們不樂意的接班人。這樣吧,認為靖王才學更優者,居左列,認為睿王才學更優者,居右列,認為二人相當者,居中列。”
這,是要他們必須在這朝堂之上表態。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還是動也不動。
不對,也有幾個始終穩如泰山的,如顧廷燁,如霍禹。
“祥福,數數,五息之後,眾人所站隊列不得更改。”皇帝的聲音傳入每個人耳中。
侍立一旁的總管太監到了聲“是”,開始高聲數數。
“一。”
眾大臣失去平靜,不少人焦急地同平常交好的人尋求幫助,大殿之上人聲喧嘩。
“二。”
李文安朝李淨宇拱手,“皇兄,為弟我自認為這三年來的成就高於你,便不客氣,為自己站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