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曾想,這劉豫還真是有福運。
他初次考試,就考中秀才。接著,他考中舉人,又以進士身份,獲得官職。
僅僅十幾年時間,劉豫就從一個農家小子,變成了一方大吏。
劉豫當上濟南府尹後。他在家鄉的名聲,也變得正麵起來。
先是劉大。
他從劉大變成了劉大員外。他成了阜昌有名的劉太爺。
村裡的路修了。村裡的祠堂修了。
劉大成了族長。
再就是那棵桑樹。
為了保護桑樹。桑樹周圍三裡的土地,都歸了劉大所有。
最後就是老先生。
老先生一躍成為阜昌最有名的先生。他辦起了書院。學生每年的束修,最少要十兩銀子。
有一次,劉豫回家給劉大祝壽,那排麵絲毫不輸皇帝出巡。
那一天,阜昌縣內,大小權貴,齊聚劉家大宅。
車馬轎都排了十裡遠。
劉豫在桑樹路上,辦起流水席。南來的,北往的,隻要過去給劉大磕個頭。
不但可以拿上三個銅板,還能吃上一頓流水席。
誰又曾想到,劉豫遇見了潘小安?
劉豫被去職。他灰溜溜回到阜昌。
門前的車馬轎,已經看不見。那些恭維的,嬉笑的麵容,也消失不見。
劉豫倒是靜下了心。
“潘小安是小農民。我也是小農民。他能建立安國,我為何不能?”
劉豫開始在地裡耕種。休息的時候,就坐在桑樹下打坐。
如此兩年,還真讓他頓悟出一些道理。
劉豫散儘錢糧,招兵買馬。很快就成了阜昌的豪強。
當金國人來大名府時。
劉豫就把阜昌獻上。他被宗望看作一等忠心。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宗望竟然推薦他當大宋的皇帝。
此刻的劉豫,跪在宗望腳下,高興的顫抖。
“劉豫,大皇帝陛下讓你管理大名府以南的土地,保護好金國的南大門,你可能辦到?”
“辦的到”劉豫說話響亮。
這一問一答間,又恍惚回到劉豫入學時的場景。
劉豫走出將軍府。他一遍又一遍的念叨著:
“爹啊,你可真是我的親爹。這棵桑樹,可是讓你種對啦,種對啦啊。”
劉豫腳步輕盈,輕舞飛揚。
他腦海裡,還回蕩著宗望的話:“劉豫,你回去之後,選一個國號,弄一個班製,交給我。
我要呈送給大皇帝陛下。他要親自審批用印。”
“國號,國號。我要用漢,我要用漢啊。”
劉豫召喚來他的親信。這親信為四孝:張孝淳,李孝楊,王孝堅,孫孝疇。
除了這四孝,還有當年的老先生。
這教書先生,也不是當年的教書人。他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昂貴的首飾。
因為年齡大,他身邊還有兩個侍女侍奉。
“眾位,今天叫你們來,是商量一件大事。”
張孝淳趕忙詢問:“大人,是什麼事?”
劉豫哈哈大笑:“張愛卿,以後你要叫我皇帝嘍。”
“啊呦”眾人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