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安抽出時間下來視察,就是為了確保種糧能夠入土,而不是被吃掉。
從兩府來的農業學生,行走在各個村落,為當地百姓講解種植技術。
潘小安隨著他們一起走。他喜歡看這些年輕人充滿乾勁的模樣。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潘小安對這句話十分認同。
人一旦上了年紀,或者有了成就,就會變得固執呆板。
他們自我形成的理論與權威,便成了真理,容不得彆人質疑與突破。
還是年輕人好,敢想敢乾,不用擔心為聲名所累。
潘小安看到百姓在地裡勞作,心裡就很踏實。
他們的汗水會化成糧食。這些糧食會成為士兵一往無前的動力。
這些糧食是安國穩定的根基。
說一千道一萬,不論是帝王還是庶民,誰能離開這口吃食?
而有了田畝,有了這口吃食,又有幾人會在乎誰當皇帝呢?
“小安,你在傻笑什麼?這天都熱死了。”
“小穎,你現在倒是變得嬌慣嘍。以前跟著王大嫂撿麥穗時,也沒見你說熱啊。”
“我…”
潘小安扯下兩根柳枝,編了個涼帽戴在王小穎頭上。
綠葉襯著王小穎的臉,更加白皙。
“小穎,你還怪美唻。”
王小穎看著潘小安,含情脈脈。她想起小時候。
五月麥黃天。
她跟著王大嫂撿麥穗。麥地裡熱浪滾滾,炙烤的人大汗淋漓。
王小穎累的想哭。可她不敢。她要忙著撿麥穗。
多撿一個麥穗,她就能多吃一口麥米,多吃一塊麥餅。
可農活勞累。彎腰抬頭,重複這個動作,會讓人腰疼腦暈。
每當風起時,她都會看向村裡。
她期待著潘小安的出現。
那時的潘家,還沒有敗落。他家裡有八十多畝地。
潘小安不用勞作,有私塾先生教他讀書。
王大嫂之所以能在麥田撿麥子,就是撿的潘小安家的麥子。
要是去到彆家,彆說撿麥穗,撿個麥秸都容易被打。
潘小安下了私塾,就會到麥田裡玩。
王小穎想不明白,為何潘小安會喜歡來麥田。
她家裡要是有這麼多地,她一定要做個大家閨秀。待在繡樓裡,等著才子英雄來娶她。
潘小安來到麥田。
王小穎就會跑過去迎他。
潘小安會給她編一個草帽。那柳樹是潘家的,彆人可不敢隨意攀折。
潘小安編的草帽漂亮。上麵會有那些紅的,白的野花點綴。
他會給王小穎戴上。
王小穎隻有和潘小安在一起時,王大嫂才準許她偷會懶。
潘小安會給她帶一葫蘆水,或者會掏幾顆杏,幾顆桃給她。
那麥黃杏麵甜,好吃的讓人想哭。那青桃甜脆,好吃的讓人流淚…
“老丈,你這杏甜不甜?”
賣杏老漢趕忙放下擔子。他看著這群人,眼裡沒有喜悅,全是恐懼。
他暗暗埋怨自己的老婆子。他家裡種了五棵杏樹。
杏子比往年結的多,還熟的早。
他家裡的地剛種完,老婆子就讓他去賣杏。說是人家都在地裡乾活,買杏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