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道聖旨,梁乙埋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清除異己。
類似奸細這種事,很難自證。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
梁乙埋深諳這個道理。所以,他下起手來,穩準狠。
很多人去向李乾順哭訴。李乾順卻以“清者自清無需辯駁”為理由搪塞。
如此一個月,朝中宋人臣子,與其離心離德的人甚多。
七月中旬,安國大軍集結完畢。
此次集結大軍三十萬,對外宣稱七十萬大軍。
莫前川想要做先鋒官,卻被潘小安拒絕。
“先鋒官已經有了合適人選。你就隨我坐鎮中軍吧。”
先鋒官是盧俊義。
盧俊義帶著本部人馬三萬,為先鋒營。先一步渡過黃河,清掃沿途部落,為大軍行進掃清障礙。
後軍由王進坐鎮。他帶著新軍十萬,坐鎮後軍,積累戰爭經驗。
潘小安自領中軍七萬,是大軍的精銳。
潘忠領軍十萬,作為工兵與運輸軍隊,為大軍修橋鋪路,提供戰略物資。
大軍出征,天下震動。
新宋臨安。
趙構皇帝在湖邊避暑。汪博彥向他彙報安國的情況。
“陛下,安國出動大軍北伐。這是咱們的大好時機。咱們應該派出大軍,收複江北之地。”
趙構連眼皮都懶得抬。“宰輔,咱們與安國有五年之約。現在連一年都不到,就撕毀合約,這於禮不合吧?”
汪博彥反駁:“陛下,那合約對咱們有諸多不利。像這種合約,咱們沒有必要遵守。”
“那依照你的意思呢?”
“當然是即刻發兵。”
趙構擺擺手:“我乏了,明日朝堂之上再議。”
汪博彥退出。
這當然不是汪博彥變得勇敢。而是金國人給他發了密信,讓他慫恿新宋皇帝出兵,牽製安國南方的兵力。
汪博彥忠實的履行職責。
他來到韓將軍府。勸不動皇帝,他要勸勸將軍。
韓忠被潘小安一飛石險些打死。這是他的奇恥大辱。他還從來沒有如此失敗過。
回臨安之後,他休養了兩個多月,才將身體慢慢恢複。
回想起潘小安的玄鐵鐧之重,韓忠開始苦練臂力。
他專門打造了一個兩百斤重的石鎖。每日蹲舉五百下,風雨無阻。
梁翡玉也不阻止他。她自己也是苦熬力氣。
一想到潘小安得意洋洋的模樣,她就氣的胃疼。
她發誓,一定要將潘小安斬於馬下。
聽到下人來報,說是汪宰輔到,夫妻二人趕忙出去迎接。
“汪大人,不知你來府上何事?”
汪博彥見兩人臉紅流汗,笑的莫名。這莫名的笑,把韓忠夫婦笑的害羞起來。
“韓將軍,安國之事你可聽說?”
“大人,你是說安國王妃被刺之事嗎?”
“當然不是。安國已經開始向西夏發動攻擊。”
“哦~”韓忠看向梁翡玉。“什麼時候的事?”
“三日之前”
韓忠沉默。
汪博彥心急。他等不起。“韓將軍,這可是咱們報仇雪恨的大好時機。”
韓忠當然想出兵安國。可這事他說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