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聽部三千人”
“往利部三千人”
“野辭部三千人”…
十大家,每部三千人。八小家,每部兩千人。
再加上李察哥的府院兵丁,總共湊齊五萬大軍。
他們的戰力,絲毫不遜色正規軍團。更甚者,他們的戰力強於很多西夏軍團。
李乾順看著這股大軍,心裡沒有感動,反而有點嫉妒。
平日裡供養你們,一點不為帝國出力。這次敵人打到家門口,你們才知道害怕嗎?
但作為西夏的皇帝,他必須表現出大度。
李乾順登上高台。“族人們,我代表西夏國感謝你們奮勇出征。
一會你們出城作戰,我會一直站在城牆上,擂鼓為你們助威。”
原來,擂鼓這一招,不僅僅宋人會用。
“出戰吧,族人們。打敗敵人,你們是最勇敢的戰士。”
城門大開。
十八部軍依次走出城門。他們的戰馬高大強壯,身披鐵甲。這就是鐵鷂子軍最初始的狀態。
潘小安早在興慶府前,擺好了戰陣。
麵對十八部鐵騎兵,潘小安並不驚慌。早在出征西夏之前,他就已經為這支鐵甲軍做好墓碑。
而此時,潘小安要為他們送葬。
李察哥看到潘小安的黃披風,眼裡就冒火。這個波瀾不驚的年輕人,實在讓人生氣。
你看他那雲淡風輕的鬼樣子,李察哥又想起了蛟龍玉宮這道菜。
唯有這個做法,才能匹配潘小安。
而現在,狩獵食材的時刻到了。
李察哥一揮令旗,細封部便開始衝鋒。鐵甲馬鐵甲兵,嘩嘩啦啦作響,聲勢浩大。
“射箭”
安國騎兵一起將弓弩射向天空。箭矢如雨,叮叮當當一陣響,全部落在地上。
弩箭穿不透鐵甲。
穆丹等人,臉上變色。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麵對這種鐵騎。
擂鼓響,令旗揮動。這是撤退的命令。
穆丹等部不明所以。但軍令如山,必須聽從。他們慢慢帶著大軍後撤。
主帥營卻暴露出來。
“安王,這是搞什麼鬼?”
穆丹等人趕忙命信兵前去探問。信兵隻帶回來兩個字:靜看
細封部的鐵騎,已經衝到三裡的距離。
潘小安沒有移動絲毫。
穆丹等人緊張的看著戰場。他們不知道,潘小安該如何打贏這場仗?
“布陣”
潘小安躍下黑棗馬,他舉著鉤鐮槍。
“臥躺”
所有士兵窩躺在地上,他們的盾牌舉高,當敵人的戰馬踏來時,兩個盾牌兵撐住馬蹄,一個士兵用鉤鐮槍勾住馬蹄。
一馬倒下,三馬拖累。
這樣的法子巧妙嗎?並不巧妙。危險而又笨拙。
但偏偏這個法子最好用。鐵騎鐵兵一旦跌倒,便很難爬起來。
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
潘小安冒險嘗試這個法子,實在是他對於這樣一種陣法,太過好奇。
孟奇與莫前川將盾牌撐起,潘小安伸出鉤鐮槍一勾。
鉤刀鋒利,馬在奔跑的慣性下,人都不用使力氣。隻需要有點準頭,勾住馬腿就好。
喜歡大宋小農民請大家收藏:()大宋小農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