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糧草充足,最該感謝的就是安國農民。他們為安國的糧食安全,做出巨大貢獻。
因為糧食充足,才保證安國大軍在外征戰,而國內沒有影響。
火炮也好,火藥包也好,更多的用在城門口或者密閉的空間裡。
金國人不懂科技,被安國的火藥包嚇破了膽。
他們輕易的就將城池舍棄。這是巨大的戰略錯誤。
依托城池與敵作戰,依舊是最好的選擇。
若金國人拚死抵抗,安國大軍不會這麼快攻到上京城來。
不過,這也與金國人的生活習性有關。他們習慣遊牧生活,城池對他們來說更像是負擔。
金國人得國太容易,對於土地便沒有那麼愛惜。
“安王,該出征了。”孟奇在旁小心提醒。
“傳令簫貴哥,命她部…”潘小安停止下令:“傳令瓊英,命她部為先鋒。”
潘小安見東穀險要,金國人必定會死守此處。
他想將契丹人去送人頭,還是有點於心不忍。
契丹人在草原上,還能一戰。若讓他們攻城拔寨,必然損失慘重。
而對於攻城拔寨,沒有人比宋人更加擅長。
瓊英領命。她指揮先鋒軍先一步進穀,為後續的安國大軍掃平障礙。
安國主力聚集於此地。潘小安求安求穩,不冒進。
他命人告訴瓊英,可以進攻的慢一點,萬萬不能中了敵人的埋伏,影響了軍心。
瓊英手心裡出汗。她心潮澎湃。
打了那麼久的仗,終於等到今天。她確實有些急躁。
但潘小安接連派了三次信兵提醒。最後一次,還派去孟奇。
瓊英終於安靜下來。
優勢在安國,隻要穩住陣腳慢慢打,就一定能贏。
她傳令前軍,派出兩千餘名斥候在紅峰東穀偵查。
如此大規模的斥候軍,讓唐括洪疇破口大罵。“怎麼可以如此打仗?不應該直接帶兵進入嗎?”
他設置在山穀上的據點,埋伏,機關暗器,在如此多的斥候探查下,都會一一暴露。
唐括洪疇沒有辦法。隻能下令,一旦有敵軍到來,不論人員多少,即刻發動攻擊。
金國人的埋伏,在安國斥候的犧牲下,一一被發現。
瓊英暗暗心驚。得虧潘小安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
她犯了經驗錯誤。
在瓊英的認知裡,金國人隻有騎兵厲害。像這種埋伏偷襲的事情,應該不擅長。
誰想到,金國大軍中,也有能人呢?
山地作戰,比城池作戰更加殘酷。
守山的一方,對於攻山的一方,有巨大優勢。
但金國人還是低估了安國人戰爭的決心。
麵對山坡上的敵人,瓊英沒有下令攻山。而是命人放火燒山。
此時,天氣回暖。
枯草未綠,而南風吹來。
這一把火,火勢不大,但卻濃煙滾滾。
風往北吹,煙往北走。火往山上去,煙也往山上去。
紅峰山大,大火燒不死金國士兵。但可以將他們逼退。
唐括洪疇隻能下令,將山上的士兵撤下來,改由在山穀駐守。
這一下,正中了瓊英的計謀。
她派人上山,占據了山頂的製高點。這上下易位,讓金國人很被動。
喜歡大宋小農民請大家收藏:()大宋小農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