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巍峨的宮殿,安國的百姓腰杆子不硬,來朝賀的外邦會恥笑。
潘小安思考了兩天,還是拒絕了這個提議。
安王住進新的宮殿,宰相住哪裡?將軍住哪裡?
安國還沒有平定四方,便有了享樂主義,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安陸海官員見潘小安不像作偽,便提議讓他在進一步,上尊號當皇帝。
他們給出的理由很充分:名不正,言不順,令無所行
潘小安哈哈大笑。
皇帝也好,王爺也好,無非就是個稱呼。與農人,工人,甚至與街溜子並無二致。
翻遍曆史,稱孤道寡者何其多也。可又有幾人,真心為這一方黎庶?
潘小安拒絕了這個提議。
“安王,若你不當皇帝,手下的文武該如何進步?若有人自立為皇,咱們要不要臣服,聽他號令?”
潘小安冷笑:“諸君迂腐。跟隨我之前,你們怎麼不去追隨遼皇,金皇,宋皇?
又或者,你們怎麼不去跟隨宋江,田虎,方臘?
若你們還是不能改變思想,趁早離開安陸海?”
潘小安拂袖而去。
眾人圍攻王大福。
王大福隻一句話,便熄滅了這些人的言辭鑿鑿:
我自小便跟著小安叔。那時候,他也不過是小富人家的少爺。
王大福短暫的回憶之後,忽有所感。他不由歎息:
“諸位,你們忘記當初加入安陸海的誓言了嗎?”
安陸海一片靜默。
初心好說,初心難持。
第二日,他們聯名上了請罪折子。
潘小安將請罪折子裡的安王,換成了安國百姓。將自己的名字與眾臣放在一起。
向安國百姓及初心請罪
這篇請罪折子,發在了安國周報上。一時間,安國百姓議論紛紛。
隨即,潘小安又在安國周報上發表了三絕不文。
一:大業未成,絕不稱帝
二:宮殿官衙,絕不超過醫學兩院
三:有安一朝,絕不遺忘初心
三絕不文發表,紛紛議論便被熄火。安國朝臣清晰明白了,潘小安的想法。
安國百姓清晰明白了,安國的施政政策。
初心在,規章製度就在,法律條文就在。
這三者在,百姓的恒產就在,老幼病殘的福利就在,安國學子晉升的渠道就在。
潘小安就這樣搬進了金國舊皇宮。
莫前川將舊皇宮破損的地方,做了修繕。陳舊的地方,做了翻新。
莫前川怕潘小安說他浪費錢財。他告訴潘小安,這筆銀子是他與眾將領,還有王大福與朝臣湊的。
他們還是希望,安王能住的體麵。
潘小安感動之餘,也隻能接受。大家分屬同僚,原該互相幫襯。
潘小安讓張月如,把安王府內庫的銀子拿出來,專門成立一個基金庫。
這筆銀子,將用作安國百官的房屋修繕費。這也算是為這些勤勉的人,謀一項福利。
總之,這個時候的安國,是蓬勃向上的,有點私心,但私心很輕。
而為了斷絕群臣想讓他住新皇宮的念頭,潘小安提筆書寫“安國學院”牌匾,將其掛在新皇宮的宮門上。
潘小安要在這裡建一所高等學院。他當仁不讓,當了第一任校長。
潘小安博學嗎?當然不。
他根本沒時間做學問。可他偏偏又寫了很多書。
喜歡大宋小農民請大家收藏:()大宋小農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