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峰來惠州這邊,很多年減少了來往的朋友,吃了一頓飯,雖然大家都沒有說什麼,可是彼此之間都明白,當初因為拒馬縣投資冒出來的些許不愉快?
隨著這一頓飯,全都煙消雲散了。
陳青峰雖然沒做過生意,但是人家有見識,在國外混的風生水起,在國內的官場也是幾經沉浮。
而且當初他在拒馬和雲海縣,都曾經扶植出一批優秀的企業。
光是這份履曆,就不得不讓王愛民和陸金華感到信服。
陳青峰在酒席上說出的這段話,等於說是在黑夜中給他們的一盞能夠照亮夜空,指引方向的明燈。
惠州這邊的項目,陳青峰考察了一下,國外投資的電視機廠和汽車廠,如果不出意料的話,幾年之內就會倒閉。
因為這些品牌陳青峰甚至一點印象都沒有。
確實,這年頭有不少鄉鎮企業最後都崛起,成為了國內知名的企業,但是也有不少企業在浪潮中逐步被淘汰。
有的一些地方企業甚至連一點浪花都沒掀出來。
要知道,國內商品緊缺的那幾年,幾乎每個省都有自己的洗衣機廠,電視機廠,還有錄音機廠,至於汽車廠,全國更是投資了不知道多少家。
可是幾十年之後呢,彆說那些沒有印象的品牌了,就算是有點印象的,到了最後,能活下來的也十不存一。
“老王,老陸,送給你們一句話,人這輩子隻需要富一次,有的人覺得做生意每一次機會都要抓住,可是你越是有這樣的心理,就越容易落入彆人的陷阱,像你們這樣把全部身家都扔進這個項目,如果項目遭遇了危機,你們自己怎麼辦?”
王愛民和陸金華聽到陳青峰的話,就像個小學生一樣低下了頭。
他們確實是這樣,前幾年賺到了錢,這幾年投資的方向就像沒頭的蒼蠅一樣,聽說什麼賺錢就往什麼地方紮,可是雖然他們的賬麵財富越來越多,可手上的現金卻越來越少,而且隨著負債的增加,他們現在最怕的就是銀行抽貸。
搞平民銀行抽貸這種事情是沒有辦法阻止的,上麵隨便搞一個政策,銀行這邊就跟發了瘋一樣,要求歸還貸款,有的時候就是這一條,就能逼死一個企業。
說這話其實觸動最大的還不是王愛民,王愛民本身從事的是零售行業,也就是開百貨商店的,在首都有一家商場。
觸動最大的反而是陸金華。
他自打踏入商海以來,做的就是倒買倒賣的生意,簡單的說,就是低買高賣,而且一開始涉足的就是證券領域,八十年代初就因為倒賣票證投機倒把被抓進去蹲了幾年監獄。
現在聽到陳青峰的話,陸金華感覺自己的老毛病又要犯了。
他看著這一片正在新建的居民樓,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到時候這些樓交付不了,銀行的錢還不上,那他會不會又一次坐牢呢?
……
陳小雪本來都心動了,最後被陳青峰硬壓著離開了惠州。
離開了之後,陳小雪在飛機上表現得十分拘謹。
“哥,我真的知道錯了,要不是你,我差一點就跟他們一樣陷進去了!”
“幸好我發現的及時,他們要是能聽懂我的話,也許還有的救,要不然搞不好又有大禍臨頭呢!”
陳青峰看著陳小雪,然後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