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雖然說滬上的外貿總公司掌控著出口配額的權利。
但是陳青峰也有辦法,那就是,不占用已有的配額,而是創造新的配額。
這位張先生手裡掌握著多個國家在關貿總協定中的配額比例。
他的貨隻要出去,隨便打上什麼標簽就變成了南亞中東甚至東南亞地區生產的紡織品。
這樣一來就可以繞開貿易壁壘。
當然,陳青峰還有另外一個選擇。
眼下安城紡織廠是一個全產業鏈的工廠,簡單的說就是從紡織到最終,製成成衣他們都能生產。
如果說安城紡織廠隻專心於紡織為廣大的江浙滬一帶的中小工廠提供麵料呢?
靠著國有大廠的規模,成本自然能夠壓下來,這樣一來,產能的提升也必然會在市場上形成競爭力。
不過這一切還有待考察。
之前安城紡織廠的庫存中還有一些積壓的布料。
陳青峰想拜托陸金華去江浙一帶問問,看看有沒有人對這些布料感興趣,如果有的話,他願意便宜處理。
陳青峰的心裡隱隱間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按照後世企業發展成功的典範,來打造安城紡織廠。
首先安城這邊距離京城很近,既然臨近消費市場,光是這一點,就不知道有多少人羨慕,還有一點安城有煤礦,如果紡織廠的電力可以是自己建造的發電廠發送的話,成本上要比直接采用電網的電少上一大截。
而且以後隨著電力改革,富餘的電還可以上網,為企業賺取利潤。
這個設想參考的就是日後山東某家大型紡織和電解鋁企業的經營路線。
不斷的壓低企業的成本。
以在市場中形成競爭力。
當然這一切都是後話,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想辦法讓工廠先活下來。
陳青峰在工廠這邊待了一整天,下午的時候和廠裡的幾個骨乾開了個會。
既然他們現在打算和中小企業和中小供應商合作。
那訂單的規模就得往下壓一壓。
一千件的訂單也接。
這是最小的規模了。
不過好歹有碗飯吃,能夠讓工廠維持下來,之前大家都覺得安城紡織廠已經徹底完蛋了。
現在還能發得出工資,而且工廠還重新恢複開工了。
經曆過一番之後,所有人的心態都發生了改變。
如果是放在幾年之前提出這樣的設想,恐怕不會有人答應。
國有大廠連一千件的小單子都接,那像什麼話。
但是現在當陳青峰提出這個設想之後,沒有人有什麼反對意見。
“陳市長,我十六歲就來工廠這邊上班了,要是安城紡織廠在我們這一代工人手裡斷了,彆說我心裡過不去,我恐怕愧對我已經去世的師傅,大家現在什麼都能接受,唯一接受不了的,就是紡織廠徹底關停!”
聽著職工代表的話,陳青峰的心裡也感觸頗深。
他兩世為人都在公安係統工作。
雖然有一陣子,上麵也叫囂著人事改革。
可畢竟沒有經曆過市場的衝擊。
不過工廠這邊麵臨的是殘酷的競爭,尤其是紡織廠。
既然大家有這個準備。
那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把這些年紡織廠虧欠的東西一點一點的拿回來。
……
下午五點多。
陳青峰離開了紡織廠這邊。
然後回到了辦公室。
此時田曉薇還在整理著文件。
看到陳青峰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