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句麗皇帝李成泰、左丞相淵蓋蘇、右丞相樸善恒也陷入的進退兩難的境地的時候,就在連續幾天商討的時候,蘇烈率軍渡江了,
“陛下,緊急軍情,梁軍渡過霸江了,已經進入平安道境內了”就在李成泰君臣繼續商討的時候,門外傳令的士兵,慌慌張張的進來稟報。
“兩位丞相,這可如何是好?”李成泰立馬著急了
“事到如今,隻能把兵力都收縮到京城,然後派人去和梁軍和談了”這個時候,淵蓋蘇以為梁軍後勤不濟的猜想也破滅了,還是先和談穩住梁國人吧,不然梁國人一旦打了過來,就什麼都沒了。
高句麗君臣甚至都沒問問來的梁**隊有多少,就著急的定下了和談的策略。因為高句麗君臣明白,攻占江北九縣的梁**隊既然能消滅江北的14萬軍隊,就能消滅高句麗剩餘的14萬軍隊。
其實以楊競的4個軍10萬人的兵力,如果全力進攻的話,高句麗還真頂不住,隻不過楊競掣肘太多,沒辦法使儘全力而已。
最後,高句麗君臣決定派禮部侍郎封可言為和談大使,去接觸梁軍。
當封可言的和談隊伍找到蘇烈的遼東邊軍時候,蘇烈正準備攻打高句麗平安道的雲倉縣。當手下百戶來報,說是高句麗的和談隊伍到了的時候,蘇烈是既慶幸又惋惜,慶幸的是:這出戲沒有演砸,高句麗真的來和談了;惋惜的是,雲倉縣的城牆還沒有一丈高,騎術好一點的騎兵都可以縱馬越過去。
“去,通知炮兵營,先開一炮,然後本帥再接待高句麗的和談使臣”蘇烈吩咐到。蘇烈來的時候,除了帶了騎兵旅5000人,還帶了炮兵旅的1個營10門炮1000人。
“是,大帥”那百戶領命而去,沒一會,就聽見“轟隆隆”的巨響,10門炮一起開火了,雲倉縣的木製城樓直接被打塌了。
正在等待被接見的高句麗禮部侍郎封可言見狀,腦門上冷汗一下就出來了,他何嘗不知道這是梁軍給他的下馬威,但是人家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戰場上得不來的東西,你能指望外交官從談判桌上獲得嗎?那是不可能的。
“下官封可言參見樞密大人”這封可言也是人精,早就從士卒口中探聽到蘇烈的官職,所以一見麵,就主動行禮。本來封可言是正三品的禮部侍郎,蘇烈是從三品的總兵,雖然蘇烈掛了從二品的樞密院副使銜,但武官的官銜要比文官低一級,按理說蘇烈和封可言地位相當。但一麵是乘大勝之威兵臨城下,一方是委屈求全,豈求和平,地位肯定不會平等。
“貴使客氣了,此行何來?”
“為兩國和平而來”
“好,本帥也不難為你,來人,護送和談隊伍是安東城”蘇烈叫來一個騎兵千戶,交代道。
“大帥可否先行退兵啊?”封可言立即問
“等貴使和我家大王談妥了,本帥自然退兵”蘇烈威嚴的說
一個騎兵營1000騎兵護送著和談隊伍向安東縣走去。而蘇烈則快馬加鞭,將這一情況急傳楊競。
三天後,在離鳳凰縣50裡的地方,蘇烈派出的信使趕上了楊競的隊伍。
“稟告大王,遼東邊軍蘇烈派人送來緊急軍報”羽林衛千戶關雲走到楊競的馬車旁,輕聲的說
馬車又走了幾米,停了下來,車廂簾子挑開,一隻素手伸出接過軍報,關雲趕緊低下頭,雙手呈過軍報,他知道,那是政保司的主事、遼王府掌事宮女秋華。雖然自己也是正六品的千戶,還是大王親軍,但在地位上,還是不及這個遼藩情報頭子、大王的貼身宮女的。
“殿下,高句麗派人和談了,蘇烈將軍已經派人護送和談隊伍去安東縣了”秋華在楊競的示意下,打開軍報、讀了出來。
“通知長平,他去安東縣,按既定計劃辦”楊競蜷縮在車廂尾,小聲的說
“奴婢這就去辦”
秋華出了車廂,對關雲說,“殿下有旨,讓吳晉大人去安東,按既定計劃辦”
關雲隻聽悅耳的聲音說完,立即行禮,“末將就去傳旨”,秋華則轉身回到車廂裡,輕輕將楊競的頭放在了自己豐腴的大腿上。
沒一會,吳晉率100騎兵,掉頭向安東縣疾馳而去。剛走了沒一會,一個羽林衛百戶追上了上來,吳晉疑惑的回頭,那百戶翻身下馬,“長史大人,殿下惦記您的安排,特讓末將帶300羽林衛兄弟護衛您左右”
能叫吳晉長史大人的,都是從長安跟著吳晉來襄平的老兵了。
“臣謝大王”吳晉向著楊競車隊方向行了一禮,“上馬、出發”
“諾”
吳晉帶著300羽林衛、100騎兵快速趕路。
楊競枕在秋華圓滾滾的大腿上,閉著眼睛默默盤算自己的家底:
整個遼藩西起錦州縣、東到鬆花江,長約2000裡,南到霸江、北接草原,長約1000裡,分為4個軍36個縣,自己擁有了兩個方圓千裡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