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場大雪紛紛揚揚的落了下來,這應該是新春的第一場雪了,所謂瑞雪兆豐年,遼藩所有百姓和上上下下的官員都很高興。長安的氣候實質上和襄平城差不多,李德全張羅著把楊競居住的偏殿窗戶再糊一層,去年冬天楊競都在與高句麗戰爭的軍中,這屋子也沒怎麼住。
“等新的宮殿築起來就好了。殿下實在是太節儉了些”李德全在宮中大半輩子,什麼奢華的場麵沒見過?彆看楊競掏出25萬兩白銀修建王府,那真是不錯,哪座親王的府邸不得耗資百萬啊?彆的不說,就蕭炎的趙國公府,就花了120萬兩。大王僅僅花費25萬修建王府,實在是太節省了。
楊競倒是沒有想這麼多,他也沒心情把精力都放在享受上,經過一年的建設和發展,遼藩各項工作基本上框架搭建起來了。現在要做的是,就是不斷完善豐滿這個框架,這就需要官員、需要高素質的官員。
楊靜看著吏部報上來的297名觀政結束的新錄用官員名單及分配崗位,陷入了沉思。這次錄用的一共是300名,但前三名,也就是狀元、榜樣和探花不用觀政,直接授官。當時楊競也沒有按照慣例授狀元王烈翰林院正六品的修撰,榜眼和探花也沒授予從六品的翰林院編修,直接把這前三名授予了新建設的銀州、梅河和鬆江三縣的七品縣令,直接從最基層做起。
這次很多觀政的官員在前線都立了功,吏部按規定都給官升1級,楊競注意到一個叫黎光的官員,考試的名次並不算靠前,100多名,但是吏部給出的評語倒是挺有意思:極其擅長蠱惑人心。那不是就是搞宣傳的好手嗎?自從餘成調任遼東郡太守後,宣傳司還真沒什麼特彆能入楊競法眼的人。楊競暗暗記住了這個名字,準備過陣接觸一下。
“照準,一甲前三名繼續留任知縣,一年後再議”楊競在吏部報上的折子上批到,想了想,又提筆寫了一句話,“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楊競批準了絕大部分的官員安排,就是沒批準吏部將省考前三名官升1級的提議,而是讓這前三名繼續留任一年,楊競對這前三名是寄予厚望的,當做部堂大臣來培養的。
當通政司把楊競的批複轉到吏部的時候,吳晉看到“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這句話時,很是震撼,他震撼殿下怎麼這麼好關於政治得失的精妙論斷。吳晉直接以吏部和兵部聯合發文的名義,將楊競的這句話放在了任免人員名單前發給了遼藩所有的衙門。
遼藩這邊熱火朝天的發展,朝廷那邊也出了新的波瀾。由於楊競認倒黴,上繳朝廷價值30萬兩的2萬瓶桃花釀,又給梁帝內帑上繳了3000兩黃金,所以這個年,朝廷過得還不錯,也沒有額外增加百姓的賦稅,楊競也是算為大梁的百姓做了點事吧。
正月十五,是上元節,梁帝依舊在奉天殿舉行大朝會,其實這種朝會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政務,主要是各種禮儀性的程序。各種儀式完結以後,禮部尚書王素出班了。
“陛下,突厥使臣前來恭賀,正在殿外候旨”這時候突厥使者來也不奇怪,自從大梁和突厥議和後,兩國關係逐漸開始正常化起來。所以趕著上元節,突厥的使者也來朝賀。
“宣”梁帝威嚴的說道
殿內群臣臉上也有光,畢竟追求萬國來朝嗎?至於說這個萬國來朝是打來的,還是通過重金買來的,這並不重要。畢竟這錢有冤大頭遼王出。嗯,楊競要是知道群臣心裡怎麼想的,肯定會破口大罵。
“臣突厥使者吉哈利封大汗突利之命朝賀梁國大皇帝陛下,特向陛下獻上牛羊牽頭,馬百匹”這突厥的使者向梁帝彎腰行禮
“大膽,見到陛下豈可不行跪拜之禮”鴻臚寺的官員立即出來嗬斥
“突厥和大梁兄弟之國,外臣豈可行大禮?”那突厥使者不以為意的說道
鴻臚寺的官員和那突厥使者開始了激烈的辯論起來,梁帝也沒有說話,就這麼看著鴻臚寺的官員和那突厥使者辯論。
這時,那突厥使者突然詭異的笑了一下,“大皇帝陛下,微臣未嘗不可向您行全禮。臣此來,除了朝賀陛下新春以外,還有一項使命,就是向陛下求親”
“求親?”梁帝君臣都愣了。
“是的,我家突利大汗聽聞貴國金城公主楊秀寧貌美,特命微臣前來求取。一旦兩家結親,大梁和突厥就為翁婿之國,臣自然會向皇帝陛下行全力”那突厥使者一副陰謀得逞的表情,得意洋洋的說。
死靜、朝堂裡死一般的安靜的,過了好一會,王素才說道:“突利大汗今年得有60了吧?”
“尚書大人睿智,突利大汗今年61歲”那突厥使者說道
“金城公主今年才12,這不合適”王素出言反對道
這金城公主是梁帝最小的公主,淑妃所生,今年才12,的確有傾城傾國之色。不過這突利可汗的年紀當她祖父都綽綽有餘了,這兩人怎麼可以成親?這不是荒謬嗎?
“簡直荒謬,你們突厥也太不要臉了”安遠侯吳觀立即出言諷刺,這吳觀剛參加完對突厥的戰爭,麾下陣亡了4萬將士,連自己的親侄子都戰死了一個,他對突厥是一點好感沒有。